而分局的位置卻比較尷尬。對繡城來說鐵路系統的封閉性很強,很難能插手進去。而對于胡文海力量相對集中的高層來說,區區一個鐵路分局,也真是不值一提。
胡文海試著自己打通這層關系,在不動用高層力量的前提下,動靜比較小的解決這個問題。
畢竟說實話為了區區一個鐵路分局,搞的地動山搖的未免就有些大炮打蚊子了,用力過猛。
不過或許胡文海真的有一種把事情搞大的體質,事實證明他還是要走回原來的老路上去。
帝都的西直門外大柳樹路2號,這可是有年頭的老建筑了。一個在帝都隨處可見的國家機關式的大門。厚重款式造型的大門上銅字鎏金锃亮的幾個大字:鐵路科學研究院,這就是它最出彩的地方了。
除此之外,似乎再沒有一絲一毫的特殊,提醒人們這里是一個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中國鐵路最重要的研究單位。
“付總工,這是德國的技術嗎?”
鐵路科學研究院在電氣化方面有一個專門課題組,這里當然也有國內著名的專家學者,正在積極的開展電氣化鐵路的研究。
不過和付志恒比起來,國內這方面絕大多數的專家也都有些相型見拙了。
作為鐵道部科技局總工程師的付志恒,在成為總工程師之前,就是南車電力機車研究所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從1961年在南車電力機車研究所參加工作,到1981年出國深造。付志恒整個人生的二十年時間,都奉獻給了電力機車這一領域。
而鐵道部科技局總工程師的職位,無疑是對他學術水平的認可。
鐵路科學研究院的電氣化課題組,實驗室主任柯學義有些驚訝的看著手上的測試結果,然后有些不敢相信的向付志恒提問。
“柯主任,結果怎么樣?和標示數據都相同么?”
“相同!”柯學義大點其頭,嘴上嘖嘖稱贊:“真不愧是付總工,聽說您在德國aeg公司進修過,這個是它們的技術嗎?”
“快給我看看,這個事情你要保密,要記住一定得保密!”付志恒迫不及待的從柯學義手里搶過報告,如饑似渴的看了起來。
“嘿,我知道。就這個數據,我說出去估計也沒人信啊,太驚人了!”柯學義點頭,像是有些意猶未盡:“不愧是德國的技術啊,真是先進!早就聽說德國人的工業水平比美國人也不差,我看在功率半導體方面,這哪是不差,簡直把美國人甩到沒影啦!”
“這不是德國技術。”
付志恒頭也不抬,手上抓著兩份文件。一份是新鮮出爐的測試數據。一份則是從自己頂頭上司那里得到的“說明文件”。
只不過當付志恒拿到這份說明文件的時候,自己也實在是很難相信它標定的數據。于是在請示了上面之后,就親自到研究院這邊來進行實地測試。必須親眼確認igct技術是否真的如此神奇。
而測試的結果,如今就在付志恒的手上。
柯學義略微一愣,隨即了然的點頭:“哦,我說嘛。這么先進的功率半導體。大概是美國技術?美國人也是大方,這么好的東西也肯給咱們么?”
“也不是美國技術。”付志恒像是有些不耐煩,干脆的說道:“這是咱們中國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