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牌要上萬塊錢,珠江牌的也要五千多塊。就算大家湊一湊,這錢也不容易湊出來。老徐倒是給我介紹了幾個鄉鎮工廠的活,能不能預支一部分報酬還不好說。就算不說錢,鋼琴個人買也不容易,開介紹信或者供應票,非得有學校或者演出單位不可。”
王抗美聞言笑道:“就憑陳哥你手上電焊的本事,全盛京找不出一只手來。那些鄉鎮企業能請到你,工錢還差的了?咱們盛重的名號在這里,也不用怕你干半路跑了吧?我要是那些廠長,預支就預支了,結個善緣以后還能再請動你呢。也就是陳哥你一心撲在咱們廠里,現在給那些鄉鎮企業干私活的有的是,賺錢可容易了。”
“廠里的工作就是一大堆,我平常哪有時間去外面做活。”陳桂林搖搖頭,嘆氣道:“這是急著用錢,我請老徐幫我把班都調到下周了。過了這一星期,我還是得以廠里為主。你也不是不知道,廠里引進的杜邦大化工技術,現在能焊接高壓罐體的只有我那個小組。”
“陳哥你啊,就是死腦筋!”王抗美無奈苦笑,對陳桂林是既佩服又沒有辦法。
盛京重型機械廠是顧名思義,生產的都是尺寸頗為超標的重工業產品。像礦山冶金、軋鋼鑄造、發電水力這些行業里一些關鍵的超大部件,盛重的產品是國內的一棵頂梁柱。
而大化工設備中,負責進行高壓、高溫等極端環境下化學反應的反應容器,自然也屬于這種超常規產品。
新科與杜邦公司達成的協議,是不僅要引進成套設備,更要引進這些設備的制造能力。大化工成套設備,說白了就是一堆管子和罐子。國內有一部分是可以自產的,而有一些則是連消化技術都頗為艱難。
反應容器的生產,就是屬于那些消化吸收都是啃硬骨頭的項目。而這塊硬骨頭,放眼國內能上、肯上的企業還真是沒有幾個選擇。
經過一番衡量,這項關鍵技術工程最后就落到了盛京重型機械廠的手里。
而在反應容器的生產中,無疑容器的焊接技術是重中之重。盛京重型機械廠里唯一能夠承擔這項任務的,竟然也只有陳桂林這一個工作小組。
陳桂林要去外面做一個星期的私活,可想而知國內某個大化工的重點工程進度就只能往后拖延一個星期了。放在平常,這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然而在這個時候,做車間主任的老徐不僅沒有反對,反而還親自幫他找了私活。雖然陳桂林自己想著這樣未免有些對不起廠里,可周圍的同事們并沒有誰就因此反對。即使是廠里其他領導,也只能說上一句事出有因、下不為例。
要說這是國企的頑疾,說實話,那“頑疾”的定義未免也應該修改一下了。工廠經營是效率優先,還是兼顧人情,這個命題或許是要經營者們再爭論幾十年的一個研究方向了。
但是對于盛重這樣的國企來說,暫時還不需要去思考這么殺傷腦細胞的問題。因為在八十年代,顯然這里還是以人情為主。
這個人情,可不僅僅只是對下面的工人來說,而是貫穿了企業上下的所有人。
林宗棠和顏永年都不是第一次到盛京了,作為清華機械系的副主任,盛京這個重工業中心顏永年可沒少來。
但是和林宗棠相比,他又只能算是個地道的“外地人”了。
作為一名工業系統的領導——這么說吧,為什么東北要被稱之為共和國長子呢?為什么盛京要被稱為中國工業搖籃呢?八十年代放眼望去,工業系統里有東北工作經歷的領導比比皆是。甚至就連當前剛上任的二號首長,當年都在東北電業管理局做過副總師,在渤海省里做過電廠廠長。
林宗棠也并不例外,從清華畢業后他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東北局的工業科科長。第二任崗位,是盛京第一機床廠副廠長。在盛京工作了小十年,說這里是他的第二故鄉也不算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