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蒂文先生,請問我們的工人操作有什么問題嗎?為什么你拒絕對我們的焊接技術做出正確的評價?”莫高文皺著眉頭,強壓起心里的火氣,耐心的和美國人理論。??壹??看書
史蒂文前后又把自己手里的文件看了一遍,搖頭道:“莫先生,并不是我拒絕做出正確的評價,而是你們無法就現在的工作進度拿出合理的解釋。你們公司接受培訓的工人在我這里是有名單的,如果按照這份名單的人數計算,你們絕對不可能提前這么多時間就完成目前的進度。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只能認為你們私自向其他人擴散了杜邦授權的技術。”
“我們的工人工作效率高,吃苦耐勞。每天工作在十到十二個小時,每周至少工作六天。”莫高文冷著臉解釋道:“史蒂文先生,你不能用美國的工作強度來衡量我們的進度。”
“不不,即使如此,你們也不應該提前了一個月的時間。”史蒂文梗著脖子,硬氣的說道:“即使你們的工作時間比我們要求的多,最多也就是提前二十天。但你們足足提前了一個月,這是完全無法解釋的。要么你們對生產工序偷工減料,要么你們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對技術進行了擴散,沒有第三種可能。”
“這個,我想這位史蒂文同志說的,不一定正確……”
這個突然插進來的聲音,并不是何仁明或者莫高文,也不是盛重此時在場的任何一個中高層領導,當然也不是林宗棠或者顏永年兩人里的任何一個人。
實際上,沒有人想到在這種時候、這種場合,一個“小小”的車間主任竟然站了出來。
“是老徐啊,你有什么話說?”莫高文皺著眉頭,揮手將年紀不小的老徐招了過來。
“廠長、書記,我覺得這位史蒂文先生說的話不一定對。其實,還是有第三種可能的。”
“嗯?”
莫高文露出以外的神色,點頭道:“老徐你說說,什么第三種可能?”
“第三種可能,就是我們用的技術,可能比美國人的好。如果工作效率提升了,那進度自然就趕上去了。”
“技術革新?”莫高文和何仁明對視一眼,沉思起來。
“這不可能,我們的技術是非常成熟的。你們之前連a1級高壓容器的焊接技術都不掌握,一年時間里能夠吸收我們杜邦的技術就很了不起了,怎么可能搞什么技術革新?”
史蒂文搖著頭,大聲喊道:“我們杜邦的認證是非常嚴格的,生產工序和要求都有詳細的標準。想要通過認證,是決不允許隨意更改技術條件的。”
“我們的產品是經受的住檢測的,并不是隨意對你們的標準進行更改。”老徐挺直了腰,指著自己身后已經完成的罐體說道:“我們的產品美國方面之前也進行過檢測了吧?超聲波、x光,磁力和滲透探傷,所有焊縫都進行了100%的全檢,質量上完全沒有問題,這還不能說明我們的產品質量合格?”
“除非進行破壞性檢測,否則這些探傷手段還做不到對缺陷的性質進行準確的評判。”史蒂文身旁的戴夫突然插話進來,搖頭道:“如果不是按照我們的技術標準進行操作,雖然檢測質量符合要求,但誰知道是否有檢測不出來的缺陷呢?”
“如果按照你們的這個說法,那無損探傷還有什么意義?哪怕是你們美方自己的技術,就能說一點檢測不出來的缺陷都沒有?”
“這……”
老徐的反問,無疑讓美方的人無法回答。如果無損探傷不能采信,那質量監測就無從談起,焊接質量檢測直接變成玄學得了。
戴夫之前的話,無疑是站不住腳的詭辯罷了。??
“等一下老徐,看你的意思,你們確實改變了美方的技術標準?”何仁明嚴肅的問道。
老徐遲疑了一下,最后還是點了點頭:“書記,是陳桂林做的。”
“哦,陳桂林啊!”何仁明神色復雜的感嘆了一番,有些不知道應該怎么處理了。一年前曾經轟動了廠里的那個“花邊新聞”,無疑他也是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