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了么?開始吧。”何仁明向著陳桂林略微點頭,接過了老徐遞過來的護目鏡。
等到周圍的其他人也都戴起護目鏡,突然一雙手伸了出來,略有些蒼老的聲音響起:“請等一下,這位同志你還不能示范你的技術。”
“林老?”
何仁明和莫高文有些詫異的看著站出來的林宗棠,下意識的問道:“您說為什么不能?”
“如果這個改進有效的話,我想它應該能對壓力容器制造的效率有很大提升吧?也就是說,這個技術是很值錢的。無效就不說了,有效的技術不能隨便給人看。”
“啊?”何仁明和莫高文不明所以:“那怎么辦?”
“得簽保密協議。”林宗棠斬釘截鐵的說道。
……
史蒂文和他身旁的四個美國人,雖然不是第一次簽署保密協議了,但在中國簽署保密協議肯定還是第一次。
他們到了這時,才對陳桂林的技術多了一些現實感。或許,中國人搞的這么正式,難道這個技術真的有效嗎?
盛重這批壓力容器的工期是三個月,然而在應用了陳桂林的焊接改進之后,假定有效,節省了一個月的工期。那么,粗略的計算也能得知,這讓a1壓力容器的制造成本降低了至少十分之一。如果是人工更加昂貴的美國,縮減三分之一的工期,那么成本降低的又何止是五分之一?
以壓力容器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這確實是一個相當值錢的技術。
林宗棠的謹慎,絕不是無的放矢。顯然,他已經在做好這項改進有效之后的準備了。
陳桂林并不清楚這一紙保密協議背后的打算,當他站在工位前拿起電焊,他的世界就只剩下了這一件事。
精靈一般的火星伴隨著耀眼的電光四處跳躍,雖然陳桂林的周圍站了一圈的人,但是誰也沒有多說一句話,只有目不轉睛的看著他操作著電焊,將兩塊鋼板焊在一起。
兩塊下腳料雖然體積不小,但焊接的長度與真正的壓力容器相比還是太短,難度自然也下降了不少。陳桂林沒有用太久時間,就完成了焊接操作。
“完了?”
史蒂文放下護目鏡,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有些不敢置信:“你焊接的方法似乎并沒有什么改進,為什么你的焊接速度能這么快?這不合理,你這樣焊接出來的焊縫是肯定有缺陷的!”
“有沒有缺陷,你們可以檢測。”陳桂林讓開位置,做了個請的手勢。
史蒂文看向旁邊,向著戴夫和凱特點了點頭。兩個杜邦公司的焊接工程師走了過去,開始對陳桂林的工作成果進行檢測。
無損檢測、破壞性檢測,超聲波、x光,磁力,熒光滲透。好在盛重的這個車間設備齊全,破壞性檢測的工具也一樣不缺。拉伸、沖擊、彎曲,一塊鋼板仿佛放進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經過一連串的“折騰”,用了比陳桂林焊接還久的時間,戴夫和凱特才有些費解的站回了史蒂文的身邊。
“完全符合要求,甚至比我們之前的技術還好。”說話的是凱特,戴夫此時看著那塊被破壞的不成樣子的鋼板,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史蒂文有些懵了,之前看陳桂林的操作,除了速度更快似乎和他們的技術并沒有什么不同啊!
怎么同樣的操作,到了中國人手里就好像變魔術一樣,速度完全無法理解的快了將近三分之一?
要知道,這可不只是速度快、節省工時這一個問題。操作的速度更快,意味著工作效率更高,同時也意味著對焊工的技術要求更低。之前這道工序的工人或許公司必須每月支付五千美元,但是技術要求下降的話,公司只需要雇傭工資每月三千五百美元的普通焊工就能勝任,這樣一來成本降低的可不就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