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晶圓廠就好像在堤壩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原本禁止對中國出口的半導體技術成為了可能。雖然當前最先進的技術水平還不允許,但2微米以上加工技術卻已經事實上取消了禁令。
一整個中國的市場向世界半導體行業打開了,這怎么能不讓人欣喜若狂?蜂擁而至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商,讓浦東煥發出了完全掩蓋中關村的光芒。
一時間似乎是世界上能找到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商,都能在浦東找到他們的痕跡。沒有合資公司或許還有銷售分公司,最差也總能在哪個還沒有裝修完的大樓里,找到一兩個辦事處或者代表處。
中國的藍海,吸引著半導體行業里每一艘巨輪的目光。
在新科晶圓廠的帶動下,國內不少企業也發布了自己的半導體生產計劃。
首鋼集團正在與日本nec公司接觸,希望能夠在nec的幫助下建設一條半導體生產線。魔都金星和魔都貝爾公司接觸,希望能夠共同負擔一條半導體生產線的投資。而長虹更是雄心勃勃的想要從松下引進一條彩色電視集成電路的生產線。
至于說其他成功性比較低、規模比較小的企業和計劃,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當新科集團表明可以提供68000生產授權的前提下,幾乎每一個省都有成立自己的晶圓廠的計劃。
1.5微米、2微米的做不來,4微米和5微米的生產線最多一千萬美元就能生產出早期蘋果麥金塔電腦水平的cpu。各省再怎么窮,一千萬美元還是拿的出來的。唯一制約這些生產計劃的,也只有人才儲備問題了。
也有的企業打算劍走偏鋒,這是市場嗅覺比較敏銳的。眼看著國內電子產業要迎來一波春風,集成電路生產線不好上,但是pcb和電子元器件還造不了嗎?總不能有了集成電路,就不需要電阻、電容和電感這些配件了吧?再說印刷pcb也是一筆好生意,投資小應用廣,就連深土川那一大票的玩具廠每年都能吞下去天文數字一般的pcb供貨。
尤其是在新科晶圓廠的建設中,全程參與了的電子工業部和一些高層領導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速度,讓這個行業的時間非常敏感。當初新科晶圓廠采購的設備還是世界領先水平,放到建成之后就變成了世界一流。等到真正掌握這套設備的技術,恐怕也就是世界主流水平而已了。
而這個技術進步的時間是多久呢?滿打滿算,不過是兩年而已。兩年時間,或許地方上一個報告打上來,電子工業部都還沒有來得及走完審批程序呢。
過去電子工業部不覺得這有什么,畢竟手里掌握的電子管廠之類的單位,生產的產品也許都是幾年沒有變過。至于生產線,更是少數重點企業之外,十幾年都沒更新過。
不說遠了,繡城華光電子管廠1965年投產,到了1985年給日本人代工音響管用的還是當年的那批設備。就連車間墻上當年刷的777廠的數字編號,勉強都還能看出模樣。
顯然,這樣的節奏可適合不了晶圓廠的經營需求。現在電子工業部和國wu院也在研究,是否能夠把審批和投資的權限下放給各地企業自行操作。
在看到這樣的趨勢之后,國際上的半導體設備制造企業,更是加緊了他們進入中國的步伐。
比如說今天新科晶圓廠的投產典禮,八月魔都的太陽能把人——等一下,最近魔都的太陽和南方那些耀眼的太陽都好不一樣,到如今已經是連續下了七天的雨了!
好不容易放晴,真是讓人懷念的心懷大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