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電腦培訓,簡單程序的運行,對程序進行編譯節省高級電腦的上機時間,甚至國內還開發出了專門在麥金塔電腦上使用的漢卡字庫,能夠進行簡單的中文文字處理了。漸漸的,科研院校之中原始的程序猿們流行的交換軟盤的禮儀,也多出了一些“俄羅斯方塊”、“小蜜蜂”和“乒乓球”之類軟盤的身影。
最重要的是,這種國產的麥金塔電腦價格十分感人。相對于市場上最低也要兩萬以上的pc機來說,麥金塔的售價才“區區”五千元人民幣,很多人咬咬牙還是能湊出來的。
國內很多人自學免費專門為麥金塔電腦開發程序,單論中文軟件的資源,說不定麥金塔電腦的軟件數量,比ibmpc還要多了。
這樣一來,摩托羅拉當然在中國市場上賺到了一大筆錢。最后雖然將整套68000cpu的設計出售給新科晶圓廠,轉頭就通過了68008和68010、68020這些cpu的對華出口解禁。
當然,新科晶圓廠也沒有坐以待斃。一方面在繼續生產68000cpu填補市場,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吃透68000的設計,最終希望能夠68000的外部數據總線擴展到32位,使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的結構都升級成32位,充分挖掘出68000這款cpu的性能潛力。
總之摩托羅拉雖然在洛伊爾公司的業務中有逐漸邊緣化的趨勢,卻是在中國市場上嘗到了甜頭,絕不會甘心就此退出。
洛伊爾公司在減少了摩托羅拉的業務之后,就要借用戴爾公司的渠道和名義,向服務器聯盟滲透。
這兩年來,美國也有不少人明白了這個服務器聯盟的坑爹之處。長此以往,顯然pc的市場容量反而會有所下降,畢竟人們不需要為臨時增加的計算需求去追求pc的性能了。
而服務器的計算資源利用率,顯然是比pc要高的多。
當然,上馬容易下馬難。ibm不甘心在386pc上的失敗,希望能在服務器市場找回場子,這方面ibm的招牌還是能賣幾塊錢的。英特爾雖然推出了386cpu,但市場開拓卻不太順利。到1987年,不得不提前推出了386的閹割版本386sx,16位數據總線、24位地址總線,用于爭奪286cpu的升級市場。
但這樣一來,又沖擊了386體系的推廣,社會上已經有人在質疑386的性能是否過剩。畢竟市場上絕大多數軟件都是為ibmpc應用的286cpu設計,需要386才能運行的軟件不是主流。
ibm干脆親自跳了出來,打出廣告質問——你是愿意避免一秒鐘的等待,還是愿意把自己一個月的薪水投入到這場毫無止境的性能追逐之中?
實際上,整理表格和保存文檔的時候,誰會在意性能差距導致等待多一秒還是一分鐘?這年月的pc又沒有多媒體功能,不用為了玩顯卡危機剁手。386cpu能做的,286cpu多花點時間一樣能做到,升級性能真的不是特別急迫的需求。
據小道消息來說,英特爾在財政上因此有些趨于保守。下一代486cpu的研發投資,很可能要超出3億美元預算不少。是要保研發預算,還是保芯片制程1微米的升級計劃?
由此帶來的后果,很可能是486cpu原定的八十年代末上市有些困難,要跳票到1990年了。而新的486cpu,也要在設計中強調服務器的一些功能。售價上,說不定也要有所體現。
服務器聯盟里雖然大家同床異夢、各懷鬼胎,當初西蒙克雷私心搞的三級服務器體制,讓整個系統的軟件復雜了好幾倍。軟件服務商們,尤其是微軟對此非常的不感冒,西蒙克雷寄予厚望的大型機服務器,眼看著是死的不能再死了。當然,他當初扛旗反對ibm的歷史任務,完成的倒是非常出色。
但服務器、終端機的二級體制,企業和服務行業應用無盤工作站、通信服務器,這些變種的企業服務器,實際在市場上還是受歡迎的。
企業對一切能夠降低成本的方案,都會表示歡迎。
這讓服務器聯盟內部的推墻黨們,暫時來說還沒有把歷史掰回正軌。
洛伊爾公司——準確的說是胡文海,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是繼續站在服務器聯盟這一邊,還是考慮把服務器聯盟賣上一個好價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