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好就好在,相比于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一部分人有了用腳投票的權力。問問黎叔,這人心散了,隊伍還能組的起來嗎?
說遠了。
胡文海為東北選了一條成功率并不那么高的一條路,成了,獲得和國際市場在中國國內同臺競技的待遇。輸了,大不了是從頭再來。
何況在既成事實的前提下,國家也不得不轉變了態度。
一方面是上百億美元的國外貸款、幾百億美元的投資,可能上萬億人民幣的配套。另一方面,則是東北產業的疲軟無力,裝備制造業只有百億人民幣產值規模的現實。
如果失敗,東北的結果將會比歷史上死的更慘。
而重工業基地這個東西,就好像大學學了四年英語,四級考了三次五十分。
這要說,麻蛋的英語實在學不會,難道要轉頭去學法語?光是想想每天六點起來背單詞的那些痛苦記憶,就沒有勇氣重頭開始了。
對國家來說也是一樣,有個貌似還能喘氣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不管,一想要換個地方白手起家,實在是蛋疼的緊,還是看看這個半殘廢有沒有救吧。
但胡文海的出現,讓東北經濟完全偏離了歷史軌跡。如今的問題是,如果現在不救東北,那以后中國再想產業升級,就真的要連個半殘廢都沒有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u看書w)胡文海終于等來了今年最好的兩個好消息。
繡城特區開埠,對蘇貿易擴大,這就是東北最大的利好消息了。可別以為這兩個決定很容易,它們的背后,是整個國家戰略層面的變動。
作為老工業基地,東北的任務原本是求穩,這才錯失了歷史上最后的機會,不得不走到了大下崗的這一步。
如今繡城開埠,意味著東北經濟局面將從求穩向求變轉變,涉及到的何止是東北一地?
而擴大對蘇貿易就更不得了,這意味著中蘇關系回暖,意味著中美關系可能出現裂痕,意味著整個外交形式將會發生嚴重變化。
這兩個政策的背后,影響的可以說是世界大勢,也就無怪需要這么長時間才能做出決策了。
不管怎么說,胡文海折騰了這么多年,總算是得到了一個徹底改變世界的機會。
既然如此,沒說的,干吧!&amp;amp;lt;!--gl--&amp;amp;gt;\\龔葉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