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反應速度和空軍力量,說實話,1979年的共和國空軍恐怕還真要掂量一番。
但可惜,共和國空軍,早就已經今非昔比了。
進入河內一百公里防空圈,數量對比,四比三十二。
“這里是洞幺,重新分配攻擊目標,鳳凰導彈超視距攻擊。”
作戰網絡里中隊長的聲音仍然沉著冷靜,awg-9雷達跟蹤了二十四架距離最近的米格23m和米格21bs戰斗機,同時根據敵方戰斗機的威脅度,將四架米格23m分配給了四架f14戰斗機。
隨著中隊長的一聲令下,四枚鳳凰導彈再次發射。這一次,安南人大概是已經調整了心態。米格23m的駕駛員們大概是回憶起了傳說中伊拉克人對抗f14的技術。
被鎖定攻擊的米格23m紛紛首先最大馬力進行爬升,在導彈圖像出現在雷達顯示器上的同時,開始進行向左、或者向右的急速下降。
勢能轉換成的動能讓飛機的速度發揮到極致,不僅減少了飛機脫離雷達鎖定視角的時間,更讓針對遠程轟炸機設計的鳳凰導彈有些手足無措——轟炸機那龐大的軀體,是絕對做不出向左向右急速轉彎的,因此在這方面鳳凰導彈的引導頭便有些不那么靈敏。
顯然,這一手效果不錯。四枚導彈在飛行了一分半鐘,跨過了一百公里距離之后,僅僅只命中了一架米格23m戰斗機。
相對于總數仍然在不斷增加的安南空軍,四架f14仿佛沖向風車的唐吉坷德。
現代空戰,三代機對空域的要求遠超過往。二戰中,英倫空戰中雙方一次出動的飛機便有數百架。轟炸機、戰斗機,成群結隊,甚至是遮天蔽日。
抗美援朝戰爭,在米格走廊那一小塊區域之中,一代噴氣機仍然能組織起上百架戰斗機的空中絞殺。
二代戰斗機,除了兩伊戰爭,似乎在世界戰爭中并無大規模沖突的實例。而兩伊的戰術水平,則不說也罷。
哦,話也不能這么說。以色列人曾經駕駛二代戰斗機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人曾經取得26比451的驚人戰果,不過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戰斗機,都是被摧毀在地面上的。
似乎世界空戰史上,尚且還沒有二代機與三代機,數量如此懸殊的較量過。
二代機的飛行和雷達性能,使它仍然需要像過往一樣,把戰斗機進行集中使用。一塊空域之中,便能聚集大量的作戰飛機。
但三代機對空域的要求,便和二代機不同了。隨著三代機性能的提升,空域中三代機的數量過多,在戰術上反而會造成浪費。
比如說現在。
賈繼安架勢的f14戰斗機,經過三分半鐘的作戰速度飛行,與安南的空中編隊距離已經減小到了五十公里以內。
而此時,編隊中的所有鳳凰導彈已經全部用完。f14憑之獨步天下的超視距空戰能力,似乎在大機群編隊面前,變的有些尷尬了。
而與此同時,被突然襲擊所驚動的安南空軍飛行員們,卻紛紛松了一口氣。
北方大國寄予厚望的三代機,似乎也不過如此嘛!一架幾千萬美元的戰斗機,在不怕犧牲的英勇安南空軍面前,也只能是取得這樣的戰果了。
“同志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