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全國性的國企運轉效率低下,實際上才是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要說學者和領導們沒有這么想過,顯然是不太可能。若非如此,國企改革的壓力也不會這么大。
但真有人說,國家在花錢養了一群吃白飯的,這話也不是誰都敢說的。
國企的勢力有多龐大?毫不客氣的說,百分之九十的城市人口,都是國企的既得利益者。指責國企,差不多就是和當今中國的主流力量作對。
所以國企們伸手向財政部借貸,財政部根本不敢不借。這條輸血線路斷了,接下來那就是全國動蕩的局面。
哪怕知道是飲鴆止渴,那也只能是硬著頭皮堅持下去了。
通貨膨脹的治理,只敢從技術性的各種市場層面動作,而輕易不敢去動這條最大的貨幣放量通道。
如果國企都能實現不必從銀行借貸,或者借貸資金能夠用于擴大再生產。那么貨幣投放量當然就會和生產力發展的效率聯系起來,哪怕是有一定的通貨膨脹,也能反應到市場消費品的增加上,通貨膨脹反而對經濟有一定的推動意義。
可這話,畢竟是好聽不好說。
果不其然,魯冠球的話音剛落,就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全民所有制是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性質,改革牽動的不僅是全國經濟形勢,甚至是意識形態和政治形勢。魯廠長說要改革就改革,如果出了問題怎么辦?你擔得起責任嗎?”
“國家也不是不要國企改革,至少一直在尋找國企改革的出路嘛。在尋找到出路之前,也不能完全不管通貨膨脹的高速增長吧?”
……
面對一個個前面座位的“大”人物的反駁,魯冠球沒有絲毫膽怯,反而英勇的拿起話筒反駁起來。
“請恕我直言,拋開意識形態站在一個企業經營者的地位來說,我有一句話要給與大家忠告。所謂的全民所有在管理上,基本就是全民沒有。正是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自然人可以代表企業的產權所有,國企實際上是沒有責任,也沒有需要負責人的人。因為全民所有的全民,并不能親自對國有企業的管理進行操作。國企經營的好與不好,對于經營者來說并不是一個關系到個人前途和命運的問題,也就不存在對全體國民是否負責的問題,因為即使經營者不負責,全民也不會對他有什么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