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得謝謝新科集團的胡總,不是人家資助的,我家王大錘哪有這種出國的好事兒?”
“是是,是得謝謝人家!”
要說起學生交流計劃,這還是胡文海鬧出了的大烏龍。
當初他和杜邦談判,鋰離子電池交易的前提就有一個條件,要求杜邦每年安排十萬人的留學名額。
這可真是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因為他這是下意識的把二十年后中國的大學生數量,放到了八十年代末。
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高校擴招,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百萬都不止。拿出十萬人出國交流和留學,當然不是什么問題。
但是八十年代末呢?大學生可是真正的天之驕子。不好意思,中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可能連十萬都沒有。
搞出來這么大一個大烏龍,胡文海當然不可能說——對不起,我搞錯了,不需要這么多的留學名額,那不是便宜了杜邦了嗎。
怎么辦?
其實也好辦,既然是人數報多了,那就錯有錯著吧。大學生和科學家不夠,沒關系,咱們高中生湊!
胡文海自己當初就差點參加過高中生的交流計劃,這光是渤海省一年的高中生就何止十萬?黑吉遼三省,再加上帝都、魔都的高中,每年這點名額都不夠分的。
雖然還是有些便宜了杜邦,但這些高中生出去之后多少能開拓一下眼界,也算是一件好事。
至于說擔心培養出一批小美分來,這個倒是不大需要擔心——如今中國社會上,美分才是主流,都很難挑出幾個不是美分的來。
何況等這些學生走上社會,恐怕都要等到九十年代了。沒考上大學的出不了國,考上大學的出國以后就等著后悔。接受一下美帝高中的再教育,至少對于個人人生目標會更有追求,而不是混吃等死。一個曾經出國開拓過眼界的人,恐怕很難接受一輩子都默默無聞了。
當然,最大的好處就是新科集團和胡文海在社會上的美譽度和知名度都發生了極大的提高。
一個私營企業和私營老板,無私的送孩子出國見世面。這是什么精神?這簡直是活雷鋒精神啊!
不管是出國學生的家長還是聽說過這件事的人,沒有不豎個大拇指的。當然說怪話的也不是沒有,這種人是永遠也不會絕種的。
王師傅別了自己的徒弟宋濤,轉身向著廠里走去。他熟悉的先在更衣室換了藍色的工作服,帶著深綠色的套袖和厚厚的眼鏡,耳朵上別著鉛筆,頭上戴著藍布工作帽,輕車熟路的向著工作區走去。
“喲,王師傅來了!”
和王師傅打招呼的,是如今家具廠的廠長唐林虎。人如其名,唐林虎的體格高足有一米八以上,一身肉走起來仿佛是一道會移動的墻,端的是壯的如同一頭老虎一般。
“是唐廠長啊,好久沒來過廠里了,咱們倆可有日子沒見。”
“嗨,您要是想我,我天天請您來!”唐林虎說話的聲音像打雷,看起來他今天心情不是小好:“王師傅,我就說您這么早退休,還不是咱家具廠廟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