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0zw,最快更新帝國玩具最新章節!
按照胡文海的打算,如今算是應該到了在蘇聯布局的時候。
怎么在1991年摸蘇聯的尸體,這是一門學問。在歷史上中國提出了一個雙引計劃,后來說明效果還是很好的。
九十年代以后,中國很多軍工項目都能看到曾經蘇聯科學家的身影。這些科學家正是被保利、中航技等國企,利用蘇聯解體的機會引進到國內的。
雖然或許在引進中付出了一些費用,但后來因此獲得的收益,則是十倍百倍于付出。
所謂雙引計劃,就是指“引進人才、引進技術”的意思。蘇聯的高端科學人才,目前看來確實不是中國短時間內能提供的。
這些高端科學人才是學校里教不出來的,他們需要大型的科學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成長需要大量的時間。
就中國十年代的科研環境,這一代科學家都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他們能保持追趕的姿態和了解業內最新進展,就已經用盡了所有力氣。
一個每月實驗經費只有一千塊錢的市級實驗室,或者是地方高校實驗室,能做什么實驗?
做不了實驗,就只能買兩本期刊,看了再看、算了又算,最后了解一下外國人在這個領域做到了什么程度。
至于說形成自己的科研優勢?這個想的還是太早了。
但是蘇聯科學家不一樣,在國際期刊上,蘇聯科學家都是屬于正在引領潮流的那一種。
要大項目,載人航天、土星五號算不算大項目?核聚變的托卡馬克結構不就是蘇聯人發明的?像這樣的超大型科研工程,蘇聯每個五年計劃都會嘗試建立15個最優先發展的項目。
在這樣的項目上投入的資金,是直接受到蘇共中央政治局關注的,當然不會存在資金匱乏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蘇聯這套領先世界的科學體系,已經運作了超過三十年,產生了大量世界一流、甚至是世界領先的科學家。
相比起引進技術,雙引計劃把引進人才放在前面,顯然是睿智的。
胡文海不覺得自己就比歷史上制定雙引計劃的人更高明,既然已經證明是有效的策略,那么就干脆照章執行好了。
至于說趁著91年參與美國瓜分蘇聯的盛宴?
胡文海根本想都不敢想。
在資本市場上,美國人可不僅是對手,更是莊家。掌握著美元發行權和美元貨幣政策,怎么玩怎么有,隨時隨地一個噴嚏坑死敢進局搶食的非自己人。
也只有美國這個體量的組織,在坑了蘇聯之后,讓俄羅斯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當年印度三哥不信這個邪,早年借的貸款和援助,價值至少百億美元。后來用91年貶值成廢紙的盧布還賬,當時是爽了。
可俄羅斯報仇,十年不晚!
蘇聯對印度那是什么感情?做出支援全套工業體系這種事情的,全世界就只有蘇聯了。而被援助的,則是兩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