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明年蘇聯的債務就要大規模違約,哪有那么多時間用來扯皮。
“不行,不行。”蘇學理橫眉冷對:“我們已經大規模引進了美國的發達技術,蘇聯的工業技術難到比美國的還先進?”
“蘇同志,我們蘇聯的技術可不比美國的差!”說到這個話題,斯科勃林頓時來了精神:“我們蘇聯有著強大的科學技術,美國人會賣給你們最先進的技術嗎?百萬噸級的化工裝置,大化肥、磷肥和鉀肥的成套裝置生產技術,這個你們能從西方國家手里買到嗎?自動化的高效發電系統,高壓輸電、超臨界汽輪機,萬噸水壓機的技術你們從美國人手里買的到嗎?高精度機床,重型機械、礦山機械和軸承、鋼材加工工業你們在國際市場上也只能買到成品吧?”
斯科勃林拍著胸口,壯烈的說道:“我們蘇聯不僅能出售重工業制成品,連生產技術也一樣可以轉讓!”
蘇學理和胡文海聞言不由對視了一眼,在斯科勃林沒有察覺的時候,迅速的分開了眼神的接觸。
這應該差不多就是斯科勃林的底線了,馬斯柳科夫也不可能天真的以為胡文海會無償的提供貸款,而這筆錢借了之后也確實是沒錢換給胡文海的。
那么為了能夠拿到貸款,蘇聯方面必然對還款做出了一個規劃。
最好的條件,當然是蘇聯拿工業制成品抵賬。比如說汽車、化肥、拖拉機、機床和鋼鐵,這些工業品在國際市場上都能賣出一個好價錢,而蘇聯國內也并不缺少這些東西。
可問題是,中國恐怕看不上蘇聯的這些產品。以汽車來說,拉達和伏爾加確實曾經受到過歡迎。但是在進入九十年代后,中國的道路上跑的更多是桑塔納、夏利和大發。化肥貿易倒是中國歡迎的,中國的化肥短缺始終是個問題,直到工業發展可以反哺農業為止。但蘇聯的化肥同樣面臨一個問題,成本太高了。從歐洲部分跨越大半個地球到中國的化肥,運費讓它在本土化肥面前沒什么優勢,至于那些從遠東就近生產的化肥受到東北農民們的喜愛。
至于拖拉機,問題是中國本身的拖拉機生產以及非常充足,沒有市場可以讓給蘇聯。機床和鋼鐵倒是賣的動,但總量距離十億美元就太遙遠了。
所以在馬斯柳科夫交給斯科勃林的底線里,就是可以用蘇聯的工業技術與中國進行交易。
但這是要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談判中全面潰敗才能拿出來的底線。
可憐的斯科勃林從來沒想到過,自己竟然在談判開始沒有十分鐘的情況下,就這么把底線全部亮出來給中國人看了。
是啊,到哪里去說理呢?有本事,沒病走兩步啊!
“啥?”胡文海一臉憤怒的看向蘇學理,痛心疾首的說道:“要什么飛機啊,要啥飛機啊!那是蘇聯同志看家的東西,你要人家能給你啊!”
“哎呀,對對對,飛機!”斯科勃林一臉恍然大悟:“我們可以賣飛機啊!”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