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從蘇聯引進三代戰斗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政治局的決策是希望出口米格29,如果中國的同志也是這么想的,那也就算了。”
“但是在中國明確要求引進蘇27的時候,那些想要我們乖乖餓死的家伙們,還在寧可要談判破裂也不允許蘇27出口!同志們,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我們共青城飛機制造廠,蘇霍伊飛機制造公司不能不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上面的官僚們就會當這些聲音完全不存在!”
“我們要表面自己的態度,要去爭取讓政治局改變自己的決策!不這么做,我們這個組織,我們蘇霍伊這個集體恐怕真的要過不完今年這個的這個冬天了!”
“我的話說完了,你們誰贊成、誰反對?”
米哈伊爾雙手拄著桌子,目光在在場的每一個人臉上掃過。幾個廠的老總們并沒有多少猶豫,實際上情況也確實如米哈伊爾所說,已經是退無可退的地步了。
這時候再不起來斗爭,就連這個為他們提供權力的集體都不會存在了。
蘇霍伊是一個利益結合非常緊密的團體,就好像蘇聯的巴庫團體一樣。
在蘇聯,巴庫石油團體長久以來占據著蘇聯石油系統的大半壁江山。不論是后來的烏拉爾油田,還是秋明油田,掌握蘇聯油田的都是巴庫這一系的人。
作為蘇聯少數能夠用來換取外匯的產品,石油部門在蘇聯擁有非常大的權力,而自然而然的巴庫一系的領導干部在體制內升遷的就會更加順暢。
如果說石油產品為蘇聯外匯支撐起了半壁江山,那么顯然軍工貿易就是另外半壁江山。
蘇霍伊在這里倒下去了,失去了支撐的蘇霍伊系的領導干部,自然就會至此衰落下去。以后的航空工業部里,也再也不會看到他們這些人的身影。
不論是為公為私,都到了必須拼上一把的時候了。
好在,歷史上已經證明了,這一任蘇霍伊的領導們至少是不缺少勇氣的。
“米哈伊爾,你說吧,究竟要我們怎么做?”
米哈伊爾重新在主位上坐下來,搖頭道:“不是我說要你們怎么做,我們要聽一聽中國的同志希望我們怎么做。”
“中國的同志?”
“各位蘇霍伊的同志,我是從中國來的胡文海。”
感謝克留奇科夫主席,感謝和蘇霍伊一樣走投無路的克格勃。
胡文海站起身來,心中默念。如果不是戈爾巴喬夫大筆的砍掉克格勃預算,讓克格勃徹底綁在了胡文海的戰車上,他一個外國人是絕不可能出現在蘇霍伊內部會議中的。
原本應該保衛蘇聯利益的利劍,如今反過來要保衛竊取蘇聯利益的外國人。戈爾巴喬夫在砍掉克格勃經費的時候或許忘了,如果不把作為寵物的狼喂飽,狼也是要咬人的。
克格勃是保衛蘇維埃的眼睛和利劍,當這雙眼睛自愿把自己蒙上的時候,就可以讓蘇聯的整個高層都變成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