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計劃從開始的時候并非叫做這個名字,對蘇聯安-24運輸機進行仿制的運七運輸機,從1966年國家下達任務,直到1984年終于開始交付,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程。
運七運輸機開始是作為運輸機生產制造,客運型號在1986年投入民航使用。由于安-24運輸機本身的技術過時,以及八十年代中國航空技術的限制,可想這款飛機絕對不能稱之為是一架理想的客運型飛機。
為了將運七運輸機打造成一款合適的客機,從1988年開始立項研發。到1993年客機化的運七才真正開始首飛。而首飛的這架客運型運七,則被稱之為運七200a——也就是后來的新舟60。
603所在古城西安是個非常知名的單位,作為飛機設計單位,它無疑是一家非常高端的高科技企業。
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個冬天,也是運七200a項目剛剛立項一年,連圖紙都還沒有完成的時候。
龔國政從搭乘的解放大卡車上跳下來之后一陣小跑,早就已經有辦公室人員在大樓門口在等著他的到來。
剛剛四十歲出頭的龔國政身體素質相當不錯,在卡車上顛簸了一路,一口氣跑過辦公樓前的小廣場,呼吸之間竟然絲毫不亂。辦公室里負責雜務接待的邱玲梳著齊耳短發,見到他的身影就開始連連揮手。
“龔總,常總和領導們都已經在會議室,就等你了!”邱玲幫忙推開辦公樓厚重的大門,語氣略帶焦急的說道:“您先進去吧,登記我幫您補上,別忘了走的時候過來補上簽名。”
龔國政點點頭,深吸一口氣向著邱玲揮了揮手,大步向著會議室的方向跑去。
603所主辦公樓三層的會議室里,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的幾乎全部重要領導都已經就坐。在他們的對面,則是幾個中國航空事業上如雷貫耳的幾位“大神”。
中國的航空制造業為了應對現實需求,早年可以說是非常偏科。在戰斗機的設計和制造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像西飛這種業務和戰斗機關系不大的單位,資源相對就比較貧瘠了。
而在行業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如那些搞戰斗機的人聲音大。
以至于西飛的領導們在來人面前,多少有些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吳老,時間差不多了,您看我們是不是現在就開始?”
“龔國政還沒來嗎?”吳大觀看了看手腕上的老魔都手表,搖頭道:“再等等吧,這次會議關系重大,總要所有關系人都在才好拿主意。”
“來了!來了!”
常暢和吳大觀歪著頭說著話的功夫,會議室的大門口就出現了一個身影。不用問,正是一路小跑過來的龔國政。
“龔總師來了,那我們會議現在開始。”603所的總經理常暢點了點頭,向門口站崗的保衛人員揮了揮手。
厚重的會議室大門被從外面關上,窗戶上拉起了厚重的窗簾,會議室角落里的無線電干擾設備也已經開啟,這時常暢才滿意的放下了手中的搪瓷茶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