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然后在之后的17年里這架米格1.44技術驗證機就此成為絕響。
臆想中的米格2000雖然并沒有在蘇聯成為現實,但在2000年的11年后,中國的四代機卻沿著米格2000的技術路線走了下來。
不管殲20與米格2000之間是否有著什么啟發或者間接關系,亦或者只是一種技術發展的必然相似,至少在外形上它們確實有著一些對方的影子。
當然,如果陰謀論一些、腹黑一些,絕無對殲20的不敬,只是一個放空的腦洞。
吃夠了蘇聯解體失去對手的苦之后,美國的國防軍工集團放眼天下,恐怕這才后悔把蘇聯逼的太緊了。
當失去了敵人,也就失去了威脅,緊接著失去的就是利潤。不見f22在獨孤求敗之后,立刻慘遭國會老爺們的拋棄,服役數量被砍到了只有187架。
這要是美軍繼續全球無敵,恐怕美火集團們就再也別想賣給美國空軍一根筷子了。而以蘇聯解體之后毛子的狀況,顯然是承擔不起這個假想敵的重擔。
在這種情況下,將早就已經胎死腹中的tf-120泄露一些內容給中國……
這種事情誰又能說一定不存在呢?或者現實中沒有這回事,但美工集團們,絕對不會缺少這么做的勇氣。
殲20的成果當然絕對是中國人自己智慧的結晶,而且殲20的性能更遠遠超越了tf-120的極限,兩者實際上除了外形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硬要說有,那也是說明中國的工業能力已經追趕并且超越了當時的蘇聯。將當年通用按照蘇聯工業能力設計出來的夢幻機型,變成了現實。
工業能力決定技術路線,兩者的相似只能說是技術發展的必然。所謂腦洞,也不過是暢想了一下這么一種可能。
以美工集團的節操,這種情況應該說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正相反,軍工集團們在這方面可是有著史悠久的光榮傳統。
這不是中國空軍剛有了殲20,立刻f-35就開出了大單,腳盆雞再也不提什么心神,只有抱著美爹的腿心甘情愿的交保護費了。
中美基二真不是隨便說說,對美工集團來說,最親的親人肯定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了吧。
自打殲20服役,美工股頓時迎來了自己的春天。f-35賣脫銷了,f22生產線重啟有希望了,韓國人要迎接薩德了,國會老爺們撥款也痛快了。
回憶一下戰爭之王里面的臺詞,“不出售軍火打自己的國家,就不能算是一個國際軍火商”。
顯然,洛克希德、波音、諾斯羅普格魯門和雷神以及通用動力,個個都是當之無愧的“國際軍火商”啊!
吳大觀等了一會兒,讓西飛的人從這個故事中回味一番,然后才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