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主意真是太棒了!
“路易斯,你先在中國安頓下來。”斯溫白打起精神,指示道:“對這個局面,董事會和我已經有所預料。中國人的胃口太大,他們恐怕還沒有準確的認識到自己的位置,這不奇怪。嘿,胡文海未免太把他那個‘世界首富’的名頭當回事了,我們會有辦法讓他認識到差距的。”
“那么我接下來的工作是什么?”路易斯問道。
“你就把這段時間當成是一次休假吧,中國不是在召開亞運會嗎?好好享受自己的假期,很快就會有人聯絡你,你會大吃一驚的。”
見斯溫白想要打啞謎,路易斯當然更不介意休息一段時間。在中國出差這段時間里,不論他是否工作,出差補助和工資都是照領不誤,誰不希望有這樣好的機會。
“那好吧,斯溫。”路易斯愉快的答應下來:“我會隨時等待公司安排的任務。”
“希望真的會有一個驚喜。”
……
中國對于這次的亞運會確實是非常重視,一方面是需要展示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太需要更多能夠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機會了。
雖然有著胡文海的強力援共,但國內的情況說實話看起來仍然并不樂觀。
經濟上雖然有了不錯的發展,在某些方面卻不得不進行大踏步的撤退。
正如胡文海對方劍閣所說,如果不放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對抗,西方發達國家絕不會坐視全球化背景下工業大量向中國轉移的發生。
而改革開放之后日新月異中呈現出的種種負面效應,也讓很多人無所適從。
東北的經濟雖然沒有如同歷史上陷入低谷,但社會上人們觀念的沖擊卻仍然不小。這個“共和國長子”換一個說法,其實就是官僚和保守派的最后壁壘。
改革的掃帚不到,頑固的保守派就不會自己跑掉。
胡文海能改變的東西很多,但卻很難改變人心。
通過亞運會展現改革帶來的成就,對于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改變人民的觀念同樣也很重要。
1990年帝都亞運會,如果就這個活動單算經濟賬,顯然是虧本的。但還要看到經濟賬以外的政治、民心、宣傳和對中國在國際上形象的改變,這對一個上升期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大賺特賺。
像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這些也都是在奧運史上非常成功的例子。而這些奧運會無疑正是發生在日本和韓國重要的上升期,為兩國擴大自身國際影響創造了機會。
這一次中國舉辦的帝都亞運會,正是希望能夠扭轉國內和國際上的不利形象。
路易斯放下了工作之后,真正用心在帝都游覽起來,頓時能夠感受到這個現實中的中國和他想象中那個中國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