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0zw,最快更新帝國玩具最新章節!
“windows3.0仍然還不能稱之為一個操作系統,它基于msdos體系這一點,讓它在很多方面不能完美的實現圖形操作系統的優勢。”
“而同時msdos對intel的cpu糟糕的優化,讓windows3.0限制并且浪費了intel硬件體系下很大一部分的性能。我想格羅夫總裁對此應該深有同感,微軟和intel的合作并不順利吧?”
胡文海的話語看似是在挑撥intel和微軟之間的關系,然而格羅夫卻偏偏吃了他這一套。當提到微軟的時候,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這并不奇怪,因為胡文海對外界盛傳的所謂wintel聯盟究竟是怎么回事,完全心知肚明。
當1988年intel推出386cpu的時候,紐約時報將其稱之為“美國最賺錢的壟斷產品”。
對于intel在cpu硬件市場上的大殺特殺,最不滿意的竟然是微軟。
微軟當時的ceo梅爾沃德竟然公然宣稱,要支持intel的競爭技術,精簡指令集cpu芯片。
精簡指令集cpu也就是risc架構cpu,相對于intel的cisc架構cpu乃是cpu發展的兩個方向,微軟的這一番宣言根本就是開戰檄文,將intel置于了相當尷尬的位置。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微軟當然不愿意將自己的整個帝國,都構建在一個別人家的沙灘上。
執行多種平臺策略對于微軟來說,是降低風險擴張利潤的一條貌似“康莊大道”,微軟不是那種肯在一棵樹上吊死的企業。
也只有不僅在復雜指令集的x86架構下混的風生水起,而且還要在完全不同的精簡指令集risc的架構下同樣兩條腿走路,微軟才能在與intel的合作&對抗中獲得絕對的主動權。
實際上微軟和intel這對cp,純粹是被現實無奈硬湊起來的,雙方之間實在是沒有多少“夫妻”感情。
微軟曾經制定過收購國民半導體公司或者amd的計劃,而intel同樣也有過自行開發操作系統的想法。雙方都打算用低價搭售cpu或者操作系統的方式,將對方徹底擠出市場。
表面上來看,微軟和intel雙方優勢互補,互為成就。但實質上雙方處于完全的敵對狀態,每一方都渴望摧毀另一方的壟斷地位。只有更多的選擇,才能讓他們的壟斷地位徹底穩固,再也沒有能夠威脅雙方王座的可能。
微軟渴望甩開intel兩條腿走路,而intel同樣渴望能夠讓x86架構的操作系統,不至于只有微軟一家獨霸。
他們將對方的產業視為零和狀態,對方多賺一美元就是自己少賺一美元。
最初的對抗是隱蔽的,但這種默契下的競爭到了九十年代,已經是逐漸激烈和公開化了。
尤其是當梅爾沃德宣布微軟有意支持risc架構,并且明里暗里的在業界吹風,聲稱risc代替intel的cisc芯片是大勢所趨——作為intel的總裁格羅夫,當然不會對微軟有什么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