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他們來說,想要改換門庭,接下來還有無數的會議、文件和交易需要去進行,根本不可能是在香山飯店的餐廳里隨便說上兩句就能實現的。
胡文海對此心知肚明。
他選擇接受裘德洛等人的“投降”,不過是給他們留了一線生機而已。究竟這些通信商們是今天死、或者二十年后死,這就要端看他們自己了。
除了格利特.飛利浦,裘德洛等人根本等不及第二天的航班,當天晚上就已經啟程飛回歐洲。
祝福他們能夠一路順風吧,胡文海的內心對此全無波動,甚至還有些想笑。
不過很快,胡文海就有些笑不出來了。
事實證明,這世界上永遠都是不缺少聰明人的。
高通能夠猜到亞運會期間他一定會出現在帝都,那么其他人也一樣能夠做出這樣的判斷。
只不過不同的是,高通要自己把胡文海找出來,而有些人則可以通過組織的能力,將見面的要求送到他的手里。
……
這個見面的請求,還要從1982年的初春說起。
從盛京到入蜀之后,下雪就成了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
2月11日這一天,貴州011基地里611所的跟產人員早上起來,驚喜的發現房子外面竟然積下了厚厚的一層雪,這讓從東北出來搞三線建設的人們不由懷念起了那些戰天斗地的歲月。
這場雪下的著實不小,鵝毛大雪很快下的已經到了人的腳踝。
幾個老大不小的駐地工作人員,頓時變成了一群孩子。就在單位的大院里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玩的不亦樂乎。
在玩雪的人群之中,有一個穿著臃腫棉衣、棉褲,四方臉的健壯中年人。歲月將他從“小鮮肉”變成了大叔,卻沒有帶走他熱愛生活的激情。
堆雪人的時候,他并不會比那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來的笨拙,相反光看放松的精神恐怕還要屬他放的開了。
就在大家玩的高興的時候,忽然有人從辦公樓里跑了出來,大聲喊道。
“宋總,成都所里來的電話!要你去帝都參加一個重要會議!”
那是國防科工委召開的新殲擊機方案論證會,宋文驄被告知新殲的方案已經確定,兄弟單位希望能夠請他們去幫助參謀參謀,進一步完善一下方案。
隨著世界戰斗機發展形勢的變化,空軍在八十年代初迫切希望軍工系統能夠提供一種適應二十一世紀的先進戰斗機,其實就是中國自己的三代機方案。
1981年底,軍委就已經依然下定決心,要從頭開始搞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新的、性能好的戰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