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世界各國在戰斗機發動機可靠性的要求上,都是非常高的。al-31f的設計缺陷,對殲十的性能雖然沒有造成影響,但對飛行故障率的“貢獻”卻是不小。
胡文海對這段歷史當然心知肚明,十號工程如果能解決發動機的問題,不用三姨夫當然是最好。
但問題是放眼國內,似乎并沒有解決十號工程發動機的機會。
等等。
事情恐怕并非如此。
宋文驄看了屠基達一眼,躊躇了一番,這才接著說道:“我聽說,胡總的手里有一套蘇聯r-35渦噴發動機的全套技術資料?作為r-29發動機的后續型號,它的性能應該比渦噴15要好一些。”
胡文海聞言一拍額頭,頓時恍然大悟。
渦噴15的仿制對象,是中國從埃及得到的米格23上的r-29渦噴發動機,逆向測繪得到的設計參數。
而米格23曾經裝配過四款發動機,對應不同的型號。米格23s裝備的是r-27,米格23m裝備的是r-29,米格23ml裝備的是r-35,米格23b裝備的則是al-21f,由此可見圖曼斯基局的渦噴發動機技術可謂一脈相承,具有非常良好的可替換性。
仿制r-29的渦噴15發動機既然難產,那么轉而仿制擁有全套技術資料的r-35,同樣可以代替渦噴15為十號工程提供配套。
r-35不僅推力比r-29更大,推重比更是達到了7.2的水平,而渦噴15的推重比不過才6.5。不論是性能、可靠性還是可維護性,這款發動機都可以讓人滿意。實際上從r-35之后,蘇聯的發動機研發就轉向了渦扇技術,也就是說r-35其實可以算是實實在在的末代渦噴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米格23與十號有一點相同,它們都是單發戰斗機!
也就是說,r-35的可靠性是很高的,能夠適合單發戰斗機的需求。
宋文驄在十號工程與熊貓項目組的信息交流中,從吳大觀口中得知了r-35的消息,這才迫不及待的在亞運會期間找到了帝都來。
最重要的是,胡文海手里這些r-35的技術資料,可不僅僅只是發動機的設計和工藝資料。
當年克格勃因為胡文海按分量算價錢的政策,可是廢盡了腦筋的挖掘所有與r-35有關的信息。只要與r-35能扯上一點關系,就不管不顧的全都搜羅了出來。
這份文件,可以說是從最基礎的材料到工裝夾具,從設計思想到參數計算,從總裝工序到軟件集成,幾乎包攬了與r-35有關的一切信息。
雖然r-35已經是一款七十年代研發生產,裝配的是現在看來戰斗力稍顯過時的米格23戰斗機。但是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還從來沒有如此完整的了解過一款渦噴發動機的整個研發過程。
對于早早就和蘇聯鬧翻的中國來說,航空發動機的自研道路實在是太過曲折。仿制和從某些渠道零星得到的資料,顯然不足以讓中國航發行業完整的了解渦噴發動機的研發思路。
從這一點上來說,胡文海弄到的這批資料,實在是太過寶貴了。
想到這里,胡文海頓時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