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個身份,讓約旦國王侯賽因有著超然的政治地位。
作為阿拉伯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約旦在阿盟內部的聲音還是很有影響力的。穆巴拉克與哈菲茲選在這里進行會談,顯然是抱持公心,表示自己并沒有借此主導阿盟的打算。
約旦國王侯賽因在稍晚一些時候,利用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機會,表示了對兩位總統的歡迎,以及對和平的希望。
下午六點十五分,當穆巴拉克的飛機抵達安曼機場的時候,哈菲茲和侯賽因早就已經等候多時了。
此時全世界的目光,都暫時離開了硝煙稍散的戰場,聚集到了約旦王宮這小小的方寸之間。
約旦王宮富麗堂皇,有著很多精美的文物和歷史古跡。然而再怎么引人入勝的景色,如今穆巴拉克也都沒有心情和時間欣賞了。
“我們必須在聯軍再次進攻之前,說服聯合國實現24小時停火的決議。薩達姆的情況不太對,我覺得伊拉克內部可能出現了問題,這次新聞傳達的信號,很可能是薩達姆有了和平的打算。”
哈菲茲向前探著身子,目光炯炯的問道:“我聽說有人懷疑,伊拉克內部發生了政變,穆巴拉克總統認為有沒有這種可能?如果薩達姆失去了權力,他的話還能不能作數?”
穆巴拉克擺手道:“我也不知道伊拉克內部出現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戰斗力有這么大改變。但我知道這是和平的機會,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首先通過24小時暫時停火,然后我可以親自到伊拉克去見薩達姆,到時所有的疑問都會有一個答案。只要伊拉克肯無條件撤軍,我們就可以拉上蘇聯,蘇聯應該不會坐視美國控制中東的。如果蘇聯支持我們,推翻聯合國決議,便能阻止聯軍對伊拉克本土進行攻擊。”
穆巴拉克這時停頓了一下,然后接著說道:“伊拉克在這次戰爭中的表現,證明了他們是阿拉伯世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只要能夠和平解決海灣問題,我們阿盟應該對伊拉克提供一些支持。”
哈菲茲猶豫的看了約旦國王侯賽因一眼,后者則輕輕的點了點頭。
國家之間的關系就是如此。
伊拉克在站后被阿拉伯各國債主逼債,說穿了,就是伊拉克軍隊在于伊朗的戰爭中,打的也太難看了點。
作為挑起戰爭的一方,不僅沒有保住勝利果實,后期反而被伊朗攻入了自己的國土,最后兩伊雙方打起了襲城戰,就像兩個武林名宿的決斗到最后卻變成了爛泥塘里輪王八拳,哪還有一丁點高手的威懾力。
如果伊拉克三下五除二的將伊朗揍趴下了,舉劍四顧心茫然的時候,就是借了比現在多十倍的債務,誰敢逼薩達姆還債?典型的例子不就是美國么,作為世界最大債務國,量化寬松這種公然賴賬的做法,世界各國還不是得安心受著。
這個世界上的道理就是這樣,伊拉克拼著入侵科威特也要賴賬,而一旦表現出足夠的戰斗力,阿盟反而上趕著要幫他還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