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進城務工和回鄉過年的人數又創下了新的高峰——實際上,這個數字現在每年都在創造新的紀錄,實在是沒有什么說的必要。
當年鐵道部覺得還算寬裕的運力規劃,結果尷尬的發現,剛剛制定完成就面臨不得不繼續升級的窘境。
隨著國內對鐵道運力的迫求,中鐵建投為鐵路建設提供的充沛資金,igct和德國引進的車底、電力機車技術消化,鐵路大建的條件已經是完全成熟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則普通人看來沒什么關系的新聞,卻在政府和經濟界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1990年,白繡線鐵路運煤1.2億噸。有了串聯的萬噸重載車頭之后,白繡線尚且是第一個將這套系統潛力完全發揮的路線。
這一消息在國內只有一些官方媒體渠道進行了報道,誰想第一個對白繡線進行深入了解的,竟然是日本的nhk電視臺。
一個專門拍攝火車攝影的攝制組,跑到了白繡線的萬噸火車盤山而過的線路上,拍下了那宛若巨龍舒展身軀般的影像。
“車頭已經消失在了視線之內,然而車尾卻仍然沒有影子。當它從隧道中鉆出來的時候,甚至有種永遠也不會結束的錯覺。”
這部深夜放送的紀錄片,一經播出立刻就在愛好者之中引起了轟動。
放眼世界,能搞這種技術的也只有中美蘇這三個國家了。其他國家不是技術不夠,就是沒有這個需求。而過去一直給日本以落后印象的中國,不知不覺間竟然也搞出了“爸爸”才有的東西,這讓很多日本人都覺得恨不可思議。
接著渤海省電視臺又從nhk電視臺引進了這部紀錄片,這才在國內形成了一波宣傳高潮。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隨著對白繡鐵路當年運行數據的公布,一些嗅覺敏銳的地方政府立刻聞到了錢的味道。
1990年,中國鐵路運費是公里每噸6分,再加上每公里2分的鐵路建設基金。一年1.2億噸煤,也就是營業收入每公里720萬人民幣。建設投資成本,每公里鐵路是四百萬人民幣。運營和維護成本,一百萬人民幣。
去年建成通車的白音華到繡城鐵路,在建成第一年就實現了完全收回成本,甚至還有相當盈利。
這說明什么呢?
說明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老話,從此再也不是什么形容詞了。開金礦算什么?遠比不上修鐵路賺錢啊!
這則新聞一出,愿意與鐵道部合資修路的地方政府,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
實際上,鐵路的蓬勃發展,不過是90年中國正在迅速變革的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已。
更多影響更加深刻的改變,也許正在悄然間發生。或許當人們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已經是需要把這段時間當成歷史去回顧的時候了。
在這個大時代的人們,實在是沒有時間去稍作停留和思考。時代的浪潮只會帶著那些愿意前進的人向前狂奔,而想要讓“火車”停下腳步等等他的,那就只有被碾成一堆渣滓這一個選項了。
就在這樣的一個日子里,中科院計算所國家計算中心自成立以來便緊閉的大門,忽然打開了。
略顯陳舊的桑塔納轎車里,坐著的是正在籌備成立的反貪總局局長。他的手上拎著的是一疊光盤,里面儲存著所有無法核銷的發票信息。
經過一星期的緊張整理和計算,超算中心已經將絕大多數錯報的情況清理了出去。如今剩下的這部分,都是幾乎可以直接呈上法庭當作證據的數據了。
即使如此,數據的數量之大,也有些讓人膽戰心驚。
要處理這么多的問題,必須進行整個系統的全面動員。
做出這樣的決定,已經不是反貪局自己能夠采取的行動了。而且人數太多,說實話局長心里也有些擔心,面臨的壓力也必然是無法想象的。
“數據出來了,小胡同志這次可真是把天捅了個大窟窿。”
“我看還是慎重一些,需要調動的資源很多,爭取更大的支持會比較穩妥。”
“是的,出了丁棠睦的事情之后,現在海關已經凍結了所有公務人員的出境手續。”
帝都已經全部覆蓋的無線網絡,讓手機已經在一定級別和先富起來的人群中逐漸普及。此時局長手里拿著的就是一部特殊的菊花手機,可以坐在車里隨時與人進行通話。
而正在與局長通話的祝主任,也同樣是一副黑云壓城的面孔。
“到了最后亮刺刀的時候了。”放下電話,祝主任長嘆一聲,心神不屬。
在他對面,胡文海則沒有多少擔憂的樣子。如果再過十年,他還會考慮一下,上面的魄力是否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