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條件在上飛茍觀等人看來,意義卻是大不相同。他們看不到其對中國航空制造業的意義,但卻看到了這是多么巨大的一塊蛋糕。
50億人民幣啊!九十年代初的50億,這是什么概念?遠遠超過了上飛組裝md82獲得的利潤十倍以上!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茍觀等人怎么可能不瘋狂?
新舟60的全部資料與新百座支線客機的前期準備,一切資料都被上飛刮地三尺弄了過來。
只要上飛能夠接手這個項目,到時候根據協議,哪怕上飛指著一架運五說它是“新舟60”,那新保航空就得捏著鼻子用50億人民幣采購三百架。
新保航空背后有保利的股份又怎么了?上飛沒有軍用機的項目,并不擔心被軍方穿了小鞋。
那可是50億人民幣的合同,足夠上飛和茍觀背后的關系網不顧一切的去拼命了!這些錢撒出去,還撐不起一張保護傘么?
然而問題并非這么簡單,要想壟斷國內商用飛機的業務,上飛必須通過這次全國技術普查。而技術普查的過程中可不只是看看圖紙、查閱一下技術專利文獻就能夠過關的。要想證明上飛徹底掌握了這些技術,必須通過技術普查小組里眾多專業人士和業內學者們的審議。
既然叫審議,當然要“審”要“議”。光看文件,哪還審議什么了?
沒有這些技術的實際開發人員,沒有項目的設計師,以上飛對這些資料的掌握程度,審議無法進行。
這才是龔國政等人最大的價值。
如今常暢終于說動了這些人低頭,茍觀這顆心才是真正放回了肚子里。只等這次技術普查通過,馬上上飛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想想吧,新舟60那50億的項目,還有麥道的擴大投資。到時候上飛完全可以在浦東圈上一大塊地,就用麥道亞洲交付中心的名義——捂在手里幾年,轉手說不定就是幾倍、十幾倍的利潤了!當然,有了新保航空的這筆利潤,自己開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而掌握了如此巨大資源的茍經理,到時候日子會過的多么滋潤?未來的仕途又將多么遠大?呵呵,光是想象一下,茍觀下樓的腳步都輕快了不少。
技術普查小組的辦公駐地就在上飛的廠部辦公大樓里,整個三層被提前搬空,布置好了相當優美的辦公環境。從盆景隔斷到辦公文具,這里一切設備都是暫新的高檔產品。
對于應付檢查,茍觀也算是久經考驗了。
“誰?干什么的!”不等茍觀靠近三樓大會議室前的走廊,就有穿著黑西裝一臉嚴肅的人將他攔了下來。
“你們是誰?”茍觀身旁的工作人員頓時炸了毛,呵斥道:“這里是上飛,你們是從哪來的,攔著上飛的總經理想要干什么?”
“我們是國an的,上飛的總經理,茍觀是吧?請等一下,我們要核實你的身份。”
黑西裝拿出一份證件來,打開給茍觀看了一眼,隨即通過對講機開始呼叫支援。沒過多久,就有人從走廊深處的會議室里走了出來。
“黃助理!”茍觀見到從會議室里走出來的人,不由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