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這個時間點上,空軍借此提出要加強殲十的雷達性能,這還真是讓人有苦說不出。
“航電致勝,八所這是死心不改啊!”胡文海的臉色陰沉的幾乎能擰出水來,只能是長嘆一口氣。南北之爭說穿了,還是中國航空技術的底蘊不足。北方要搞航電致勝,成飛則強調“機動為主,航電為輔”,最后結果雖然是南方的思路獲得驗證,但實際上航電和機動本來就不是矛盾。
君不見f22和f35有著世界一流的航電,同樣也有世界一流的機動?在航電和機動中取舍,歸根結底是發動機提供不了強大的動力。
“其實嘛,事情和八所關系還真不是很大。”宋文驄有些尷尬,打斷了胡文海的一番感慨,略帶窘迫的解釋道:“這件事情上八所的航電方案不過是個借口,本質上是胡總你支持的殲14熊貓。在熊貓國產前景明朗之后,現在又從蘇聯引進了su27,國內已經有了兩種三代重型機了。這樣一來,空軍面臨的國防壓力輕了不少,是否還要再裝備一種國產的三代輕型機,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是啊,tf41已經很快就能實現完全國產化。有了這款渦扇發動機在手,空軍現在對r35這款渦噴的意見也很大啊!”江和甫跟著大吐苦水:“空軍現在對發動機有一個論調,就是渦扇比渦噴更先進。對于十號不用al31fn,而是堅持要用r35,意見也是非常的大。”
宋文驄敲著邊鼓,唉聲嘆氣:“這次空軍提出的要求除了要用1493以外,還要求十號必須在掛載四妹阿斯派德的同時,必須有1.8馬赫的最高速度。牽一而發動全身,只這兩個新的要求,十號必然是要全面放大了。”
“是的,十號如果要放大,那么不論是wp15還是r35都不足用。帶四枚阿斯派德上1.8馬赫,哪怕是使用半埋掛架,也必須要采用新的渦扇發動機,空軍這都已經算計好了的。”江和甫掰著手指頭,將情況清楚的擺在了胡文海面前:“根據空軍要求,這架飛機的最大推力就不能小于14.5噸,保持非加力段的飛行性能,最大軍推也要在9噸以上。”
“tf41的最大推力是12.5噸,這肯定是不夠用的。計劃中的太行是13.2噸,勉勉強強可能夠用,但定型卻是遙遙無期。而且即使采用太行,性能必然縮減嚴重,對保證飛機設計性能是非常不利的。”
江和甫說完,始終沒有發話的劉大響突然長嘆一聲,默然搖頭。
“十號現在的問題很危險啊!哪怕是有足夠的資金和時間可以用來開發新的渦扇發動機,可國內卻根本沒有能測試14.5噸加力發動機的高空臺。”他的目光緊緊的盯著胡文海好長一段時間,最后說道:“如果十號項目再次面臨沒有動力匹配的困境,現在國家又并不缺三代機的來源,十號下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胡文海眼睛一瞪,啪的一聲一拳拍在了沙發的扶手上:“下馬十號?我看誰敢!”
讓人尷尬的是,別看胡總這么義憤填膺。但實際上在內心里,他現在可是又尷尬又慌張。他已經看出來了,十號目前面臨的困境,罪魁禍首大半都能歸到他的身上。
說到底,空軍又開始搞事情,還不是他搞回來了f-14和r35。在有了兩種重型三代機之后,哪怕是旗幟鮮明支持殲十的長者也要考慮一下,裝備單發渦噴發動機的殲十,會不會有裝備即落后的可能?
十號下馬,這個后果實在是太嚴重了。別人不知道,胡文海對十號的意義還會不清楚嗎?沒有十號,中國就無法掌握自行設計三代機的經驗。沒有了成飛這次破繭重生,那以后殲20恐怕也要難產了。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成飛又怎么可能成為成飛?
歷史這個別扭的小姑娘,又一次展現了她的不可預測性。胡文海七八年前的一丁點擾動,看似增強了中國空軍勢力,結果現在反而可能會對中國未來的四代機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劉大響見到胡文海的表態,終于露出了一絲笑容,揭開了他們早已討論好的謎底:“要保十號也不是不可能,不過這事兒還是要著落在胡總的身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