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未來兩個光機所的待遇,就要直追新科科學院本部嫡系了。黃秘書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吃了大虧,說不定剛才已經給兩個光機所的領導打過電話,連慶功宴的酒席都訂好了。
不過對此胡文海倒是樂見其成,新科與兩個光機所合作,這是真正的雙贏。
“行了,黃秘書就別太耿耿于懷。”胡文海擺擺手,親自給他倒了杯水:“我們新科的大門也不是那么好進的,核心機構的人員哪個國家沒有進行過政審?除了亞像素技術,我們實驗室里敏感的項目多了去了。只要保密規則執行到位,就不用擔心有泄密的問題發生。”
黃秘書捧著胡文海遞過來的水杯,站在那里愣了半晌,這才長嘆一聲:“真要哪天新科的實驗室里跑出個外星人來,我覺得都沒有什么好吃驚的了……”
“書歸正轉吧。”胡文海拍了拍他,哈哈大笑:“外星人沒有,我們新科倒是有研究的未來人,你想不想看看?”
胡文海招手,讓黃秘書幾人重新落座,然后他自己才再坐了下來。
“現在這顆衛星項目可不僅是航天系統的事情,還關系到我們新科的國家實驗室轉正,那我就多說幾句。”
胡文海端正了坐姿,以學術探討的姿態說道:“分辨率的問題可以說是解決了,但另一個問題因此就產生了。分辨率提高五倍,數據傳輸的帶寬可就不夠了,除非你們能夠容忍接收時間也延長五倍。”
航工部科技委的錢書記苦笑,連連搖頭:“別說是延長五倍了,我們連原本需要的時長都無法接受。我國又不像美蘇兩國,沒有可靠的能夠覆蓋全球的地面站。要說通過測量船進行數據接力,這個也不現實。我們的衛星信號傳輸經年累月,遠望號卻不可能經年累月的在海上飄著。這樣一來,能夠傳輸信號的時間窗口就相當有限了。”
“沒錯,我國國土雖然也算幅員遼闊,但卻沒有蘇聯那么大的經度跨度。衛星繞地球一次,通信時間可能還不足傳輸一座城市的衛星圖像。要將地球完全掃描一次,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了。即使我們能建造足夠多的遠望號放在海上飄著,但測量船本身的性質安全性完全無法保證。一旦有事態發生,我們及其容易丟失衛星偵察能力。”
胡文海說完看向錢書記,攤開手說道:“所以,我們這個計劃單純發射普查衛星是不夠的。要想形成可用的偵察能力,必須組建我們自己的星鏈。只需要三顆同步軌道通信中繼衛星,我們就能擁有全天候的數據傳輸能力了。”
“同步軌道?三顆!”錢書記臉上眉頭皺的能夾死蒼蠅,猶豫再三:“如果按照航工部的計劃,每兩年發射兩顆同步軌道衛星,組建中繼衛星網絡的三顆星就需要三年。我們目前采用的東方紅二號甲同步軌道衛星,壽命上不盡如人意,傳輸速率也不行,必須重新研發。”
中國在1984年發射了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東方紅二號。然后在1986年、1988年和1990年以每雙數年發射兩次的頻率發射了六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均是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這種衛星的設計壽命是四年半,對于組網就需要三年的星鏈顯然是不太合適的。
雖然在使用過程中,東方紅二號甲有超期服役的可能。但對于軍事用途來說,是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這個上面的。
而如果另行研發壽命更長、轉發帶寬更大的衛星,又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即使按照原歷史上東方紅三號衛星的研制時間料敵從寬來算,再快也要到1995年才能拿出成果。
等到1995年研發完成,再用三年時間組網。到天鏈投入使用,就得是1998年了。那時候數碼照相技術早就突飛猛進,各國的戰略部署隱蔽能力升級之后,恐怕是什么都看不見了。
胡文海亞像素技術爭取來的這個技術時間差,那就算是要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