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大陸對張汝京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各方面的支持要錢給錢、要地給地,要人給人、要物給物,從這一點上其實就可以看的出來,“兔子”實際上是真心大氣。
張汝京如果在中芯國際干的好了,成就未必就比張仲謀遜色。以國內的電子芯片市場規模,早晚又是一方諸侯。甚至如京東方液晶顯示面板這樣“反攻倒算”,也并不是什么難事。
可結果如何呢?中芯國際十年時間里,一直毫無起色,成品率居低不上,眼看著辦了十年就賠了十年。張汝京一門心思的用中芯國際只顧著懟張仲謀的臺積電,個人恩怨凌駕于公事之上。而他帶來那幫寶島人,不僅是敝帚自珍,而且勾心斗角、爭權奪利把偌大的公司搞的烏煙瘴氣。
直到2010年張汝京被掃地出門,接著中芯國際爆發了史無前例的大內訌。寶島方面的高管幾乎全面失勢,楊世寧、季克非這些自己人上位,最終才徹底整合了中芯國際的力量。
張汝京去職之后第二年,中芯國際立刻實現了第一個盈利年度。而各項技術指標,更是真正讓張仲謀感覺到了壓力。
某些“臺巴子”是個什么湊性,胡總作為曾經的業內人士,心里門清的很。
張仲謀這些人,用則用已,但肯定不能不加鑒別的就去信任他們。這次的gpu設計項目,不僅是有張仲謀這批人,胡總拍板干脆還塞了不少自己人過去偷師學藝。
一方面這批人無路可去,另一方面胡文海開出來的報酬也算相當大方。胡蘿卜加大棒,雖然是老套的手段,但確實管用。
經過兩三年的時間,總算是拿出了一款勉強算是可用的gpu設計。從年初開始,魔都晶圓廠就在做投產gpu芯片的準備工作。從反復的流片、修改到定型投產,總算是有了一些成績。
不過暫時來說,顯卡的生意并不好做。這個年代,既沒有3a級游戲大作,也沒有4k超清視頻,甚至在中國就連個人計算機都是鳳毛麟角。商業應用也不怎么順利,3d動畫和電影特效這些應用,都還沒有開發出來。
很多人都不怎么看好胡總力推的這個顯示芯片項目,應該說這一次,硬件是走到了軟件、甚至是需求的前面。
作為魔都晶圓廠未來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主要戰略經營方向。晶圓廠總經理陸應龍在gpu芯片上投注了非常多的精力,也因此他這段時間的壓力真是著實不小。
等到黃秘書代表空軍,一口氣下了一千套戰斗機模擬器顯示系統的訂單之后,胡文海這位未來的老丈人才算是稍稍能睡上一個好覺了。
“一千套模擬器,大概需要兩千顆gpu芯片吧。”
戰斗機模擬器系統采用的是雙核心顯卡,兩塊gpu芯片在一塊顯卡上進行橋接。1991年的技術水平,也只能是這么硬堆上去了。
明明是非常簡單的乘法,陸應龍翻來覆去的算了好幾遍。既有松了口氣的解脫,也有點杯水車薪的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