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也并不特殊。
然而那一百萬美元卻是實打實的事實!
這個結論,那就非常嚇人了。一個沉迷游戲而并不聰明的孩子,一個并沒有精英父母的家庭,并不富裕的經濟條件,以及龐大到超乎這時中國人想象的個人巨額財富。
很顯然,白飛的奇跡在表面上看來,是擁有可復制性的。
雖然八九十年代,中國文學界冒出來一批所謂的傷痕文學作家,最熱衷的就是拿中國人的所謂“民族性”說事兒。但不論如何攻擊中華民族,有一點是誰也不能否認的。
中華民族的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和熱忱,放眼世界,可以說夠與猶太人競爭一下誰才是第一。
對于孩子的期望、在教育投資上的決心,尤其是從推行計劃生育以來的這一代人,家長們是絕不愿意自己家的孩子落后于別人家孩子一星半點的。
一個可復制的成功榜樣,對所有中國家長來說都是擁有無窮吸引力的。
由此可以想象,當冰益的這一檔節目播出之后,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多么巨大的反響。
當然,冰益在這一次采訪中所選擇的報道角度,也成為了百姓故事這個欄目“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特有的一張名片。
東方時空,借此一炮而紅!
誰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像白飛一樣,有一天成為一位千萬富翁?有誰會認為自家條件在哪一點上比白家差多少呢?
或許自家孩子的學習還比不上白飛,但要論會玩的水平……誰會對自己家孩子沒信心啊!
所以,中國千萬孩子和白飛的差距在哪里?似乎,只是差了一臺電腦吧?
全國范圍內連篇累牘的新聞報道,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迅速引爆了各地少年文化宮的電腦學習班。而緊接著,就是大幅促進了彩色電視機、以及繡城計算機集團出品的菊花學習機的銷量。至于說新科在全國范圍內著手進行的網吧布局戰略,更是進展一日千里。
全國各地學校,只要有條件的,家長們變著法的催促學校開通電腦課,普及計算機知識。
至于說早就已經在去年經受過“數據錄入”洗禮的這一批學生,更是被家里的長輩給予了深切的希望。
“你看看人家白飛,玩游戲都能玩出一百萬來!再看看你……”
白飛同學,自此以后,總感覺身后好像有人在罵自己似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