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從最初誕生開始,就已經在變現方面有了成熟的渠道。這個優勢可不僅僅只是在中國國內有效,對于全世界來說,胡總這個掛開的都足夠喪心病狂。放眼世界,胡總推進的中國網絡模式,將會逐漸顯露出自己可怕的潛力。
未來的國際網絡巨頭們,恐怕真的是命運堪憂了。
畢竟對于中國來說,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中國,一個外國。
新科的產品和體系想要打出去,那就得和目前的世界格局下所有的既得利益集團先過過招。
好在,胡文海已經做好了這個準備。
互聯網經濟是實體經濟的放大器,胡總曾經如此描述雙方的關系:“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結合在一起所創造的能量不是一加一,而是一乘一,這會產生核聚變,當然,是民用的,是有利于和平的。”
請大家放心,寫稿的秘書已經拉出去槍斃一分多鐘了。
從八五年開始,新科集團通過中鐵建投銀行向東北進行的重工業投資,累計超過一百億美元。重工業的投入固然是見效慢、利潤低,但它對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效果是無法忽略的。
要讓中國在網絡經濟上領先,中國的實體經濟顯然不能犯這個數學錯誤,只有“一”而已。
當然,“二”也不行,二乘二也沒大過二加二啊。
新科集團對東北重工業的投入,錢和設備是投入進去了。但究竟效果能不能超過“二”,胡文海必須自己親自看個清楚。
說實話,如果產業升級真的是錢和設備到位就能完成的,那倒是餓米豆腐了。然而從未來歷史的角度來說,胡文海覺得真要撒手不管,過不了幾年這一百億的資產還能剩下多少,那就非常不好說了。
要推動產業升級,更重要的還是改變低級工業體系下建成的那套制度,以及必須清理掉足夠數量的、跟不上時代腳步的人才行。
一個高校的現代工業體系,不僅設備需要勤加維護,人同樣需要時常“維護”。
“胡總,接下來的行程已經準備好了。”
陳發抱著厚厚一摞的計劃書放在胡文海的辦公桌上,分門別類的介紹到:“接下來,咱們首先要去的是白繡鐵路,然后是盤繡化工基地,牛莊鋼鐵項目。到十月初,我們必須去盛京,處理一些蘇聯過來的專家安置問題。”
“哦,對了!”陳發特別抽出一份邀請函,展開來說道:“順便還可以了解一下重型工業動力公司sm1a燃氣輪機的產能,吳老始終想要掌握sm1c的技術,但英國人根本不松這個口,想問您有沒有什么辦法。順便有個英國人通過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關系找過來,有些事情想要和您私下溝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