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事已至此,西方國家在黑海造船廠算是信譽破產了,也只好面對現實。
“我們付錢,只要黑海造船廠不繼續建造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我們可以彌補他們因此受到的損失……”
“總理,我們不能這么做!”副總理、外交部長加布里爾連忙站出來,反對科爾的提議:“我們不能再讓這些前蘇聯人有機會繼續訛詐我們,補償黑海造船廠受到的損失,這是一個永無休止的無底洞。”
這是一道簡單的邏輯題,而且科爾之前已經做過一次了。滿足了流氓的敲詐,事情就會結束嗎?不,這只會是災難的開始。如果黑海造船廠因此獲利,那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就是威脅德國的人質了。
怕不是有事兒、沒事,烏克蘭人都要把烏里揚諾夫斯克號遷出來溜溜。在綠花花的美鈔面前,烏克蘭人的節操不會比俄羅斯人高多少的。
“那怎么辦?我們自己把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買下來嗎?”
科爾的這個提議,倒是讓內閣眾人眼前一亮,貌似是個還算過得去的辦法?
“這是不行的!”這次輪到國防部長站了出來:“我們的海軍配置,無法支持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需求。我們既沒有現代航空母艦的后勤體系,也沒有支持超級航母發揮作用的作戰體系。而且擁有超級航母,對我國的國防、外交戰略也不合適,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在我們手中毫無用處,反而會破壞我們與北歐國家的地緣關系。”
“而且最重要的是,美國人不會支持我們擁有航空母艦。”
不用再說,最后一條足以打消科爾在這方面的一切想法。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先生們,你們有什么其他的辦法嗎?”
科爾的內閣成員們你看我、我看你,幾乎全部都是一籌莫展的樣子。
就在這尷尬的氣氛持續了不久,忽然有人敲響了總理辦公室的門。科爾的幕僚長斯坦普走了進來,面色有些嚴肅:“總理,英國人通過特殊渠道,提出了一個方案。”
“方案?什么方案?”
“關于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英國人也有些興趣。他們的競技神號賣給了印度,大英帝國海軍的編制里已經很久沒有值得驕傲的軍艦了。”
“英國人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或許可以加入英國海軍。這樣不僅避免了俄羅斯得到這艘先進的航空母艦,而且還能大幅強化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北約軍事力量。”
“哦?這是好事啊!”科爾發誓,這是他最近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天啊,英國人轉了性,什么時候這么樂于助人了?
“總理先生,這未必是個好消息。”
斯坦普咽了口唾沫,說道:“英國人的方案里,并沒有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預算。除非我們出錢,否則這個方案是無法實現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