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輿論攻勢,確實讓哈薩克斯坦各方面有些始料不及、手忙腳亂。
阿比舍維奇在過去的從政生涯之中,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危機。
當然,這并不是說蘇聯時期沒有輿論危機,而是由于蘇聯強大的輿論控制能力,至少是不存在單純的由于輿論引起的危機。
而實際上這次發生在哈薩克斯坦的輿論危機,也確實不是一場單純的輿論危機。
為了應對阿拉木圖甚囂塵上的南線鐵路改造工程輿潮,阿比舍維奇難得的抽出了一個完整的時間段,用來召集各方人士商討應對策略。
“這是訛詐,有人在干擾我們的決策工作,這樣的干涉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剛剛上任的內閣通訊部長凱勒姆別托夫氣勢洶洶,這位在兩年前還是一個雜志社總編,借著地圖頭新思維的風潮,當年可沒少鼓吹“言論自由”、“新聞獨立”這些普世價值。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輪到他坐上通訊部長的職位,態度立刻就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阿拉木圖日報這是想做什么?政府工作有自己的節奏和規劃,不能他們覺得應該做什么,就發動社會上的聲音指揮我們。我們才是掌握這個國家權力的人,不是那些搖筆桿子的!”
凱勒姆別托夫的這番言語,雖然沒有贏得別人的附和,然而卻是說進了很多人的心里。
能夠被阿比舍維奇納入決策圈的人,至少也是政府部長級別的高級官僚。凱勒姆別托夫是內閣成員,有放大炮的資本。其他人級別不夠,但內心卻是認同他的這番論調。
好不容易把權力從蘇共手中收攏過來,難道不是應該緊緊的握在自己手中嗎?
南部鐵路改造工程,這是多么大的一個項目。如果完全將哈薩克斯坦南部鐵路貫通,整個項目可能需要上百億美元的投資。且不說哈薩克斯坦有沒有這些錢,這么多錢投入到鐵路上,勢必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戰略,根本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反而是動全身而牽萬發了。
這種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難道不是應該有他們這些國家的精英來制定、規劃和分配嗎?
阿拉木圖日報里的都是什么人?記者、編輯,還有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這些人過往不過是裝點的花瓶而已,這樣的項目是他們能伸手的嗎?
別說是伸手了,換了兩三年前,喝口湯、聞聞味道都是大逆不道。
即使退一萬步凱勒姆別托夫說的也沒有錯,如果這次報紙上呼吁一下,國家就怪怪的去做了。那以后輿論再呼吁點什么,政府是不是也要乖乖的去執行?
這個國家、這個政權,是誰在當家作主呢!
打壓輿論這種話,明面上不能說,但下面的人心里卻肯定是支持的。
阿比舍維奇再看看被召集而來的其他人,就在這個總統府內的秘密會議室里,能參與會議的莫不都是他的親信和夾帶里的人。然而讓他有些失望的是,并沒有人真正抓住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