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日本人選擇不走尋常路,為了保護國內市場,通產省領頭建立了一套全部性能都遜色于另外兩套制式的第三套制式——pdc通訊標準,可想而知全世界只有日本采用這種標準。
但也正因如此,日本國內的移動通信市場幾乎為日本企業瓜分,外國企業根本進不去。即使發展到3g、4g時代,同樣極少有國外企業能夠在日本市場上生存下去。因為日本手機是一機一號,手機只能在運營商那里購買,根本不是開放式的市場。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政策保護下的日本手機企業,確實曾經顯赫一時。但是后來因為多種原因在市場競爭之中死了個干凈,哪怕有日本運營商拉偏架,也只能允許蘋果、三星和華為進入國內市場。
這么一看,通產省的這種產業政策壁壘,多少有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感覺。
“我們需要一個中國的通產省,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通產省的目的是要讓我們能夠走出去,而不是在國內市場上躺著賺錢,這是在日本通產省身上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教訓。”
胡文海說到這里,經貿辦的林霞忍不住皺著眉頭,小心翼翼的問道。
“胡總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比如說我們要開放農產品市場,談判的時候可以大方的簽字,然后在國內制定一個大豆市場標準,然后以我們國內大豆的品種優勢寫進去,導致美國大豆不符合中國大豆標準,這樣簽了字也沒有用?”
林霞動了動嘴唇,到底還是沒有忍住,反問了過去:“美國人是講法律,但也不是傻子,真的這么做了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我們能在國內制定針對性政策,難道美國不能?大家都搞起標準壁壘,美國人的技術水平更高,倒霉的肯定還是我們自己吧?”
“你這個理解可不對。”
胡文海看出了林霞眼中的不信任,顯然能提出標準壁壘這種方案,在她眼里就是一副資本家要利用政府關系獨吞國內市場的變相手段了。
“我提出標準壁壘這個方案,是吸取了日本通產省教訓的。首先有一個前提條件,制定標準的目的決不能是讓國內產業在國內舒服的賺錢,而是必須以‘走出去’為前提的。”
“什么是走出去?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案例,你們誰了解中國的稀土資源?”
胡文海向兩旁看了看,徐海平舉手示意,不緊不慢的說道:“我有一些了解,稀土資源出口是我國的創匯大戶,去年的產量是2.4萬噸,出口數量則是兩萬噸,約占國際市場貿易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