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你知道混電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嗎?”
胡文海拍著盧定威,眨了眨眼睛:“這套系統最大的好處,實際上是電機根本不需要變速箱,因為我們的發動機始終都運行在最理想的轉速下,它的作用只是給超級電容充電而已。”
沒有變速箱,這才是胡文海在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最大信心所在。
一輛二十萬的汽車,換個變速箱要四五萬。真正的成本少說是車價的10%,更不用說沒有變速箱能節省多少維護費用。
新科的電傳技術完全能夠取代變速箱,因為電動機的高效工作范圍遠超內燃機,峰值扭矩的轉速要求極低,傳動造成的動力損耗也非常小。
乘用車內燃機五千轉以上就已經聲嘶力竭,進入了危險的紅線區域。而電動機上萬轉不過是開胃菜,兩者技術體系不同,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眾所周知,原歷史上長久以來,國產乘用車各系統總成發展最為困難的就是變速箱。至于說其他諸如發動機、車架、懸掛,這些其實都有機會與跨國車企一較長短的。
直接發展電傳動汽車,沒有變速箱這個攔路虎,中國乘用車才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果不其然,聽到胡文海的這一句話,盧定威的眼神頓時亮成了探照燈。
經過八十年代普桑國產化工程的培育,國內汽車配件體系至少門類已經齊全。如果能跨過變速箱這道坎,再加上燃油發電機技術要求比車載內燃機還低一些——不涉及到動力輸出的多變性,只要固定工況發電就行,這樣一來至少在量產廉價乘用車上,就已經沒有障礙了。
而且這種量產車,自然吸氣百公里汽油能做到五升以內,百公里加速六秒,安全性與奔馳、寶馬相差不大,舒適性可能要差一些,不過至少內飾方面追趕起來還是很快的。到最后也許駕駛感上與大品牌還有差距,但汽車產業的大頭還是二十萬以下的普通車型。
事實早就已經證明,一旦失去廉價車型走量的優勢,往往高端品牌并不能實現自持。失去奧迪,大眾還是大眾。失去大眾,奧迪就不再是奧迪了。
“我對汽車領域的了解不多,我需要萬向在混動汽車技術上給與我支持。盧總助可以把這份文件拿回去,盡快給我一個電傳動汽車的研發方案。”
胡文海開始毫不客氣的對盧定威指派任務:“要聯合哪些企業,有哪些具體技術需要研發。投資哪些領域,涉及哪些無法繞過的國外技術專利,甚至是需要并購哪些外國企業,這些萬向要給我一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