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胡文海只有一個思路不同,盧定威顯然是專門研究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當方向性明確之后,很快就當場提出了一系列的設想。
“想要發展產業,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集中生產,達成經濟規模。而選擇扶持的企業,不能光看其硬件條件,甚至人才條件也不是有效的標準,而是應該看他們的轉化率。我們在七五期間確實引進了很多先進技術和生產設備,也確實實現了很多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有些企業還有大量的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看起來似乎技術實力很強大。”
“但是有多少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達成了對技術的吸收和消化呢?八五以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擴大,有多少是來自新產品研發,又有多少是單純的擴大產能帶來的?我們要挑選扶持的零部件企業,就不能光看這些企業的硬件技術指標,其中能夠研發新產品和進行技術改造的企業,無疑是更有價值的。”
“像沖壓件,我知道有一個之前在做電冰箱的企業。雖然這家公司沒有汽車零部件生產的經歷,但他們卻是中國第一個生產出鎂鋁曲板的廠家。雖然這家公司的技術實力沒有那么強大,只是一家私營企業。但老板敢想敢做,千萬身家還能放下身段去上學,是個一心撲在技術上的人……”
“哦?”胡文海目光有些閃爍,試探的問道:“這人名字是不是叫宋維揚?家里開罐頭廠的?”
盧定威明顯一愣,下意識的搖了搖頭:“不,他叫李書福,家里就是普通的農民。”
“啊?哦哦,是李書福啊!”
胡文海倒是松了口氣,笑道:“這人我聽說過,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企業家。”
李書福人家八十年代就靠著生產電冰箱抓住了第一桶金,八十年代末身價足有上千萬。可即使如此,他竟然還是將自己的企業干脆捐給了當地政府,然后自己孤身一人去了深土川求學。然后九十年代重新創業,從造摩托車起步,各種迂回神操作硬是拿到了生產汽車的拍照。
要說傳奇性,李書福的人生經歷大概也能寫一本《不重生的野性時代》了。
“是的,李書福確實很讓人佩服。”盧定威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我父親在評說浙商群體的時候對他也非常看重,我這才專門了解過他。”
“那我也說一個人,保定有一個長城汽車廠,去年剛剛上任了一個廠長,名叫魏建軍。”
……
經過一下午的交流,胡文海和盧定威算是在混動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體系的建設上,充分交換了意見。在這之后他將談話的三人送走,自己回到酒店房間就顯得有些魂不守舍起來。
原因嘛,其實也不復雜。兩人既然說到了李書福,那胡文海也就想起了1992年躲不開的一件事——海南房地產泡沫。
李書福在1992年懷揣著千萬資本,同樣做著暴富的夢一頭扎進了海南,然后在1993年虧的差點連命都沒有了。也正是有了這次的經歷,他才認識到自己根本不是做投機的那塊料,死了暴富的心,安心的做起了實業。
也可能是因此有了心理陰影,李書福后來連吉利上市的操作都不碰,干脆就是丟給李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