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饒得勢不饒人,直面張仲謀毫不退縮,反而更加強勢的懟了回去:“香江的生態脆弱,變更土地用途更加需要謹慎。與暫時的就業和經濟相比,百年之后香江的發展才更重要。要我來說,香江本來就不適合發展晶圓廠這種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如今晶圓廠面臨的困境,正是你的經營思路出了問題!”
“香江已經是晶圓廠發展的阻礙了,那么我們就把它踢掉。與其憋在香江這么個小地方,世界那么大,難道沒有更好的發展方向了嗎?”
張仲謀按了按太陽穴,思考著自己究竟應該怎么辦。
他并不是真的想與何君饒作對,但有些事情大局如此,又有什么辦法呢?張仲謀說到底就是一個打工的,他的立場并不重要,他只是代表了他背后那個人的意志而已。
張仲謀抬頭,面無表情的看向何君饒:“如果何大律你能說服瓦森納協定,把晶圓廠搬遷到中國大陸,我當然沒有意見。”
“為什么一定是中國大陸?我這里有幾份招商意向書,張總經理可以仔細的看看。英國德文郡愿意提供我們20公頃的工業用地,康沃爾郡則答應為我們提高當地的污水處理能力進行配套,還有工業用電的供應、勞動保障、公共關系這些優惠條件。”
“可我們在香江能得到什么呢?我們不得不自己處理污水,為此清水灣附近的地價還在不斷走低。用電方面,香江連自己的電力供應都需要依靠內地,能為我們提供什么優勢?至于政策性的幫助,只要不找麻煩就很不錯了。”
“從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角度出發,難道如何選擇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嗎?”
“當然,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情況。”
張仲謀也有些無奈了,難道這些道理他不明白嗎?還是看不清何君饒的目的?
可問題是——
“可問題是,香江晶圓廠的igct技術授權,來自于中國大陸的新科集團。晶圓廠離開香江,因此導致新科收回授權這個責任有誰來負責?”
“emmmmm……”
任你有千萬條再正確的理由,張仲謀這話說完,會議室里頓時陷入了尷尬的沉默。
不過沉默的原因,卻并非如張仲謀所想的那樣。
事情正在起變化。
胡文海85年就搞出了igct,以中國的技術水平都能生產出來,可見這并不是什么太困難的技術。而當年為了突破巴統的封鎖,采取了把晶圓廠建在香江的策略,如今已經是過去七八年的時間了。
當年為了說服各大電力系統的巨頭支持igct技術,香江晶圓廠的股份大陸方面是一分沒有的,利益輸送是采取了技術授權的方式。也正是憑借這個“障眼法”,大陸這幾年晶圓廠技術更新換代才沒有落后于國際水平。
在香江晶圓廠的組建過程中,胡文海與各大電力電子行業的巨頭是進行了一系列幕后交易的。比如說在ti手里拿到了dsp技術、在三菱手里換了一條空調壓縮機生產線,不用說這條生產線如今早就已經被復制了不止一條。
除此之外還有意法、西門子,以及abb和博世等一大票的歐日大集團、大財團,都曾經和新科做過私下交易,拿到了igct的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