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行情來的讓人猝不及防,港股完全就是毫無征兆的開始上漲,恒指就像坐了火箭一樣的迅速竄高。
剛剛發行沒多久的錦繡集團表現的最為亮眼,三塊錢的發售價在一周之內就翻了三倍還多,上漲到了十塊八的位置。當這一波行情到來,更是一個上午就達到了瞠目結舌的二十塊,看情況似乎還游刃有余。
普通的散戶和小基金或許沒有豐富的消息渠道,但至少懂得一個最基本的操作邏輯——追漲殺跌。
這大筆的錢從哪里來?有什么技術指標?什么k線、基本面,這個時候誰還在乎這些?老漢大手一揮,買就對了!
igct專利引起的資本狂潮,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就像一股洪水決堤之后,不僅會沿著河道前進,更會將人目光所及之處都變成汪洋澤國。
上一周剛剛貸款買了婚房的小夫妻,度蜜月回來在機場上就遇到了當初賣房給他們的中介——當初房價的兩倍,能不能把房子再賣給我?
期貨市場因為杠桿的原因更加是重災區,港元利率期貨和恒指期貨早就已經漲到天上去了。
做生意破產的公司老板,在處理寫字樓租約的時候,竟然莫名其妙的發現自己把辦公室轉租給別人,不僅彌補了虧空還能大賺一筆……
銀行的汽車分期貸款壞賬打包之后,轉手就以原價處理給了下家;小巷子里賣鮮榨椰汁的阿婆,門口來了一個西裝革履的銀行職員,端茶倒水的向她推銷新出的高回報基金;社區里準備修廣場公園的空地上,忽然多了一群舉牌子的業主,認為工程的手續有問題;
所有人都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一個事情,金錢就如同流水,是無法自行約束在一個小池塘里的。
當大量的熱錢進入香江金融市場,那么這些被擠出去的資金又去了哪里呢?答案就是,資金總會自己找到出路,它們會涌向任何它們能去的地方。
拿了賣房錢的小夫妻吃了一頓大餐,闊綽的給了服務生好大一筆小費。瀕臨破產的老板重拾信心,又擴招了幾個大學生,準備重新拼搏一次。阿婆雖然沒買基金,但卻賺了銀行職員三杯椰汁的錢,轉頭就把單價調高了一半。
什么?你說畢馬威那份讓人贊嘆的投資計劃?
出了會議室就被投資人扔進了廢紙簍,這時候還有個屁的計劃,當然是手快有手慢無,能撈到什么就是什么了!
也許igct專利的價值只有那么多,但因為互相的不信任涌入的卻是幾倍于此的外資。尤其可怕的是,這些涌入的外資從金管局走了一圈之后,變成了實實在在的m1貨幣,而經過m2到m3的轉化最后進入金融市場,資金規模放大了至少三到五倍,如果再算上金融杠桿,這個數量級簡直可怕。
1993年全港的gdp一共才1200億美元,就在新科宣布競標方案之后,由此涌入的熱錢至少有gdp的三分之一。如果轉換m2,可能1993年香江的gdp在一兩個月里就翻了一倍。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屬于資本的殘暴的歡愉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