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1993年的9月到1994年的年末,幾乎半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了一片悲慘而壯烈的氣氛當中。
原本歷史上1992年的英鎊危機和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被同時引爆,慘烈的金融災害在整個金融流通領域里泛濫,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可怕的、深刻的改變。
英國人放棄港幣的選擇,并沒有讓他們成功的拯救英鎊。在面對海峽對面整個歐洲的聯手圍攻上,英國金融業進行了可歌可涕的頑強阻擊,戰況激烈而且前赴后繼。
然而英國人的反擊如此壯烈,卻并不意味著戰況上會有什么波動。
實際上或許未來幾十年里,人類回首1993年的這次全球金融風暴,會對這些關鍵人物、事件、決策等等因素探討不休,會假設各種情況如果發生、或者不發生將導致什么樣不同的走勢,或者反思在金融風暴背后有哪些值得吸取的教訓。
人們會寫文章、會出書、拍電影、做紀錄片,會咒罵、崇拜、仇視或者慶幸以及反思,會將這段風雨經歷美化或者丑化,會激烈的為其辯護或者推崇……
放在1993年的9月,這場金融風暴或許激烈到當事人們自己,都無法意識到自己做了些什么、在歷史上會有怎樣的評價。然而另一方面,這一切在發生之前,卻早就已經注定了結局。
不論英國人反抗的有多激烈,聲嘶力竭的叫喊有多么悲慘,都改變不了他們將要面臨的命運。
也許最初僅僅只是針對香江的一次小小的打擊,目的也只是想要讓他們認清自己的位置。然而當石子投入湖面,漣漪會擴散到哪里就已經是不可知的了。
尤其這次對香江經濟進行做局,新科是與功率半導體聯盟協調行動。這個聯盟里誠然是有很多歐洲的大企業、大財團,但是別忘了半導體產業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始終都是美國。
想要推進igbt的市場,當然離不開飛利浦、西門子、意法這些歐洲巨頭,但是難道能離得開摩托羅拉、德州儀器和安森美以及仙童嗎?再往深遠了說,整個半導體產業,哪個能離開應用材料?能離開ibm?能離開atamp;amp;t?別看atamp;amp;t后來被拆了個七零八落,但高通都得給atamp;amp;t交專利費!
拉著半導體產業搞事體,是怎么都繞不開美國的。
所以也就理所當然的,事情發生了變化。在中東焦頭爛額的格林斯潘打上了收割英鎊的主意,德法意自然也想搭車痛打落水狗,這樣的陣容英國人怎么能遭得住?
當然,英國人的反抗還是很激烈的。
在德法意聯手上調利率之后,英國也迅速跟進,更是一天之內連續上調了兩次利率!
一次2%、一次3%,一天之內兩次調整利率上浮5%這樣的操作,在整個金融史上都是創紀錄的動作了。然而即使如此,即使英國人籌集了上百億的資金用于收購英鎊,并且將手里的馬克、法郎和里拉不要錢似的拋售,也不過就是垂死掙扎而已。
說穿了,英國人這兩年吃高估匯率吃的有多爽,如今就得還回去幾倍的債!
再行提升匯率?英國人在迫不得已之下,第三次調整了1%的匯率之后,很快就遇到了流通性不足的問題!你利率一高,大家都把錢存進銀行吃利息,市面上貨幣減少是會造成流通性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