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時候,長安城里,人們紛紛在講一個人因為喜好吃小豬肉,并常常用他來招待客人,結果受驚嚇而死的事。
說是在貞觀永徽年間,當時在周至的鄠縣境內,有一位統率府兵的果毅,姓名不詳,或許是為了尊者諱,畢竟這果毅的品秩可不低,比起現代的處級干部要高上好幾品。
據考證,果毅是隋唐時的武官職務,傳說楊廣當時感覺手下諸位將領的兵士有時聽從將領的命令大于朝廷的公文,創新開展了募兵制。特意從關中青壯農民中招收了一批兵士,還給他們發工資,并把這些雇傭兵稱為驍果。統兵的將領就稱為果毅。
到了唐代,則把驍果兵士換了一個名字,叫做府兵。但統兵將領的名稱,還是保留了下來。
在鄠縣境內這位統率府兵的果毅,也是一步一步從基層爬起來的。即便是做到了果毅的位置,娶了妻成了親,但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曾經了那些苦難日子。
與其他同品秩或者品秩不如他的武官相比,這位果毅沒有人一闊臉就變的習氣,比如說很多像他這類的人,覺得稍微有點地位后就得廣置田地,或者是修建豪華宅第,不然不足以表現自己的身份地位。
但這位仁兄的選擇卻與眾不同,帶著渾家安扎在了兵營邊上,搭了一個小小的院子,種上點小菜,養兩只雞,其樂融融。
上司把自己的生活這樣選擇著,跟隨著他的親兵自然也不好例外。于是,以這位果毅的家為中心,親兵的小宅也就星羅棋布的散布在他家周圍,雞啊狗啊豬啊養了很多。
如果不是每天從兵營里傳來整齊劃一的操練聲,來到這里的人,都只是以為這里是一個甜美的小山村。
因為是武將,又是出身基層,而且還是在血海尸山里爬出來的,習慣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
自然,果毅也就不像那些世家子一樣說話做事處處風雅,到他這里更多的是講究誰的拳頭大誰有理,相當的粗狂和直接。按他自己的話說是自己就是個粗人沒那多小雞腸子。
這種性格,大唐安定下來以后,很多開始梳理禮法的人覺得有辱斯文看不習慣,但果毅在武官中卻贏得了許多朋友,因為大家都是這種直爽好客的性格。
此外,這種仁兄還有一門獨特的技藝,那就是燒得一手好菜,特別會處理豬肉。
在古代,胡椒花椒都屬于香料級別,很是值錢。也不太可能像現代一樣把這些東西用在吃的方面作為調料使用。
而且,菜肴的花式也沒有現在這么多,對付豬肉,不是水煮就是蒸。鴻門宴,霸王賜給樊噲的,干脆就是一塊生豬蹄。
所以,果毅的這門手藝,可是讓他的朋友們經常趨之若鶩。興趣起來的時候,果毅還會親自顯露一手,可讓大家滿足得很。
果毅處理豬肉,論口感口味的話,他操弄的最好的,還是小豬肉。與成年豬的肉比起來,小豬的肉少了成年豬的那種膻味和臭味。
不過,果毅畢竟是有品秩的官員。按照君子遠庖廚的說法,要是經常性跑到廚房操弄這個的話,很有可能會招致非議。
于是,處理豬肉的事,果毅就完全交給了自己的渾家。還別說果毅的渾家,在這方面也很有天賦,到果毅家做客的賓客,在品嘗豬肉的時候,往往都會以為是果毅親手所為。
要是果毅自己覺得比較鐵的貴客上了門,果毅還會讓渾家去市集上專門采買小豬,宴請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