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母雞一步一趨的走到了王揖面前,一邊走也一邊叫,聲音極為哽咽悲哭。到了王揖面前,母雞抬頭看著王揖,叫了幾聲之后又低下了頭,如此重復了幾遍,像是在哀求王揖不要宰殺自己的丈夫一般。
客人和王揖都看見了母雞的動作,但兩人談興正濃。王揖只當是母雞餓了尋吃食,還隨手丟了幾顆苞谷,沒有理解母雞的意思。
等童仆抓到公雞以后,王揖簡單地向客人告了個罪,就提著雞走到院子的墻邊,將公雞給宰殺了,然后讓童仆去收拾。
這邊,客人可看的有些明白了。從王揖提著公雞走到墻角邊,那母雞就一直跟著王揖。公雞被殺死后,王揖回到了屋子里和客人繼續聊天。但那母雞卻在公雞被殺的地方走來走去,來回徘徊。
而且,也從公雞被王揖宰殺的那一刻開始,那母雞就聲嘶力竭的哀叫著,像是失去了什么東西一般。至于,房間里小雞的鳴聲,母雞也仿佛沒有聽見一般。
當夜,客人留宿在了王揖家里。但這一夜,客人卻始終沒有睡熟,那只母雞居然在公雞被殺死的地方叫了整整一宿,直到天亮,叫聲才萎弱下去。
第二天早上,王揖讓童仆去給雞喂食。那母雞僵僵地站在墻角邊像是睡著了一般。任憑童仆怎么喚叫,那母雞都沒有反應。等童仆把苞谷撒在母雞的身上時,母雞動了動,但是沒有一點吃食的動向。
過了一會兒之后,只聽見那母雞吭哧一聲,像是出了口大氣一樣,然后倒在了地上,掙扎了兩下,就死去了。
然后,養雞的那間房里,就傳來了小雞的鳴叫聲。
于是,客人把自己看到的事情,當著童仆的面和王揖一說,王揖聽了之后也是很驚訝。
在客人告辭以后,王揖也隨之出了門。但王揖這一次出門以后,就再也沒有在鄱陽城里露過面,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但這只母雞因為配偶被殺而哀慟致死的事卻從鄱陽城傳了出來。
所以,洪老先生在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后,也才會感嘆的說,想著這雞,不過是人們日常養的畜生,但因哀痛它的配偶被殺,結果居然跟隨著它的配偶死了,這是節婦的節氣啊。但這自己身邊的這個婦人,未等丈夫尸骨未寒,又改嫁了,比較起來,還不如王揖家的這只母雞。
或許,在現代那些呼吁女權的人眼里,古代的女性為夫家守節,是一種愚昧的表現。但若拋開強壓的禮教而已,能有王揖家這只母雞的表現,實際也是對自己家庭的一種認可吧。
《晉書·忠義傳贊》:“重義輕生,亡軀殉節。”唐劉知幾說“夫王室將崩,霸圖云構,必有忠臣義士捐生殉節。”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或許,這才是洪老先生把這個故事記下來的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