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年間,有一個衣著襤褸的和尚領著一只小猴子進了長安城。
進城以后,和尚直奔市集,說自己從西蜀來,因為囊中羞澀,情不得已,叫賣自己肩上的這只猴子。
于是,就有人問,你這猴子有什么神異的地方,居然要叫價三百金。
那個和尚說,我這猴子,雖然不能像人那樣說話,但是它能聽懂主人的意思,而且服從指揮,若非情不得已,自己也不愿意賣掉它。
然后,還簡單的讓猴子在市集上表演了一番。之后就呆坐在地上,不言不語。
一時間,圍著這一僧一猴看鬧熱的人多了去,但聽到和尚說的價格之后,看熱鬧的人都咂了咂舌,誰也不肯從自己的口袋里掏出那么多的真金白銀。
在大家的眼里,這只猴在和尚的指揮下,是很乖巧。但是,如果這只猴子是受過訓練的,而且,如果它又認主的話,自己花上那么多的銀兩,豈不是白花花的銀子砸進了水里,枉自打了水漂。
不過,雖然一時半會兒沒有人肯掏銀子買這只猴,但還是把這事當做奇聞一傳十十傳百。
等這事傳到虢國夫人耳朵了以后,虢國夫人頓時有了興趣,便讓人把這一僧一猴帶到了自己的府邸。
僧人到了以后,虢國夫人就問他,都說你這只猴能夠聽得懂人話,而且還能做事情,那你為什么還要賣掉它呢?
見虢國夫人問起。和尚老老實實的說,我是蜀人,一直在蜀山修行。前些年,在云游回寺的路上,遇上一群猴子爭斗,等猴群散了以后,這只小猴子受傷落下來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貧僧看這猴子可憐,就把它收養在寺里。不過半年時間,這小猴子不光是傷養好了,而且貧僧還發現,這猴很是機靈,能夠聽懂人的意思,叫它往東,它絕不會往西。
雖說是異類,但在貧僧的心里,它確如貧僧的弟子一般。貧僧這次從西蜀過來,也是為了佛法精進,一路上也多虧了它給自己當個幫手。
可是,居長安大不易。貧僧昨日進城,已經是囊中羞澀,實在是無法繼續豢養它。也只好將它帶到市集上,看它自己有沒有緣法,能夠有好人家收留。
見和尚說得可憐。虢國夫人不禁憐惜之心大起,于是,又繼續問,師傅說它能像你的弟子一樣驅使,那你讓它作個揖請個安瞧瞧。
于是,和尚便讓那小猴照著虢國夫人說的做了一遍。看著那猴憨態可掬的樣子,虢國夫人直呼撿到寶了,然后,讓下人從府里端出一盤銀兩和幾匹綢緞。
師傅,奴家也是個禮佛人家,這些事務就當是奴家與師傅結個緣法吧。
和尚看著虢國夫人讓下人拿出的東西,按價值來說,與自己在市集上叫賣的三百金相差甚遠,可是,現在自己被帶過來的路上,耳邊聽到了那些話語,也就高高興興地接過了虢國夫人打賞的財物離開了。
至于留在虢國夫人府邸的這只猴子,確實也像和尚說的那樣,在過了幾天的不適應之后,整著小廝的衣帽,端茶送水頗有章法,而且虢國夫人進退有據。
這讓虢國夫人越發欣喜。京城里婦人邀約虢國夫人出行的時候,虢國夫人總會把這只猴帶在身后。
一開始,那些貴婦還以為虢國夫人是弄了個新的寵物,但看到這猴還能吹笛獻藝的時候,那羨慕的眼神可是讓虢國夫人牙齒都只差笑掉。
慢慢地,虢國夫人這只能當著侍從的小猴也慢慢地傳到了宮里。貴妃也時不時地聽人提起自己三姐家的這只猴。
于是,過了半年之后,貴妃終于尋得時間,出宮看看自己的三姐,還從玄宗皇帝那里要得了許多禮物。
到了虢國夫人府中,貴妃讓宮女把禮物一一呈上之后,虢國夫人一邊和自己的妹妹說著閑話,一邊讓那猴把禮物收入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