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皇帝的時候,在蘇州的吳縣,有個叫汪鳳的人,在通津置了一處宅院,整建得極為雅致,小橋流水、雕欄玉砌,應有盡有。
但等到汪鳳全家搬進新宅院以后,奇怪的事情在汪家發生了。從汪鳳遷進新居后十來年時間里,汪鳳的老婆、兒女、甚至新聘的仆人,接二連三陸陸續續死去了。
中途,汪鳳也請過術士和相士在家里做過法,改過風水,但似乎并沒有什么用。眼見搬進新宅院十多年里,原本一個二三十人的大家庭就只剩下寥寥幾人之后,汪鳳心里很不安,就又搬回了老宅,把這處宅院掛了出去。
因為宅院的位置不錯,占地面積也不少,而且汪鳳在置辦這處宅院的時候也花費了不小氣力。在汪鳳前幾年在宅院里住著的時候,就很有多人問過他的院子。
等汪鳳現在把院子掛出來以后,找中人看院子的人也就非常多。最后,還是汪鳳的一個叫盛忠的同鄉,高價拿到了汪家的這處宅院。
當然,盛忠也知道汪家的情況,雖說這十來年里汪家有很多人在他們家的這處宅院故去了,也壓了些價格,但這處宅院的價格還是值那么多。
如果拋開宅院里曾經死過人不說的話,盛忠出的價格拿下這處宅院算得上是一門穩賺不虧的生意。
在搬進宅院前,盛忠也請術士到宅院里做了一系列的法事,驅邪納福,按照風水師的指點,在院子里添置了一些器物,宅院大門也做了少許的變動,甚至連喬遷的日子也是擇了又擇。
但是,等盛忠舉家搬進這處宅院后,沒住上五六年時間,盛家的人也死了不少,套用現代的比例說的法,和汪家的情況差不多。
如果把汪鳳全家搬進這處宅院的時間算上的話,到盛家居住的這五六年,二十來年里,基本上是一年至少有一兩個人會莫名其妙地死去。
兩家家里發生的事情聯系起來以后,讓盛忠是又驚又怕,覺得還是宅子出了問題。就想著把宅院給賣了,寧愿損失點錢,重新置一個院子也比這里好。
可是,汪家和盛家在這處宅院一前一后二十來年里,同鄉的人看著兩家都差不多死絕了,都認為這處宅院是個兇宅。哪怕盛忠把價格一降再降,本地人也沒有愿意接手。
當初,為了搶到汪鳳的這處宅院,盛忠可是沒少花銀子。現在家里又接二連三地出事,剩下的點家底也差不多給掏空了。宅院一時半會賣不掉,盛忠也就沒錢重置住所,也就只好下蠻堅持住在宅院里。
說來也巧,在盛家宅院的隔壁,住著一個叫張勵的小吏。在吳縣的衙門上班,家里很有錢,是個富二代。
張勵平日里就喜歡結交些狐朋社鬼,吆三喝四的。在衙門上班后,更借著身上的這張官皮混社會,算是通津一霸。
對盛家的宅院,一開始,張勵也出手和盛忠爭過,但因為父輩的原因,張勵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錢,只得悻悻作罷。等后來張勵自己當了家主,更沒少對盛家的宅院動過心思。
包括盛家宅院是兇宅的說法,也是張勵在背后興風作浪。
因為知道汪鳳和盛忠都請過相士和術士在家里做過法事,累得張勵對這些風水之事也有了很多興趣,再加上自己結交的朋友不乏與三山五岳的,讓張勵惦記盛家宅院的同時更對宅院有什么情況產生了好奇。
張勵的家在盛家宅院的里面。每天上下班的時候,張勵都要從盛家門口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