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打獵回來,原本是獵戶在院子分收獲的事情就變了起來。等獵戶把獵物擺好以后,那狗就上前把獵戶趕到一邊,先是大快朵頤一頓,然后再讓獵戶過來。
至于以前初遇是一人一狗定下的排排坐分果果,完全變成了狗吃飽以后再分果果。不光如此,在那狗東咬一口西咬一口之后,扛回家的獵物,就沒有幾個完整的了。獵戶收攏起來的,差不多都是些邊角料。
不過,在獵戶看來,邊角料就邊角料吧,雖然一開始說好的是排排坐分果果。但現在,出力的是那狗,自己不過是把逮到的東西給背回來而已,說起來,進山這件事情上,自己也的確趕不上那狗。
好在那狗也很聰明,在給獵戶分邊角料的時候,偶爾也會留下些完整的獵物,讓獵戶在鎮子里能換些東西回來。
因為有狗幫忙,獵戶在村子里求人的次數基本上就沒有了。這讓村里人覺得有些奇怪,怎么,他家里養了條狗以后,就可以萬事不求人了?
某次,村子里有人看見獵戶收獲滿滿地從山里回來,想到獵戶那里分點好東西。等走到獵戶家院子外一看,居然是那條狗在分東西。
一開始,村里人還當是獵戶給狗的獎勵,可次數一多之后。大家就當面說起獵戶來了,“你養的什么狗咯,狗做的好給點獎勵是應該的。但想你這個搞法,一條狗都騎到你頭上來的,養這狗有什么卵用?”
這話說一次兩次的時候,獵戶并沒有往心里去。可在一次又一次聽人這么說時,獵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出門打獵,這狗是出了大力氣,但自己也不是沒出力啊。
再說了,這狗這么弄,失約了不說,這些邊邊角角,拿到鎮子上又換不了什么東西。再這么下去,日子和狗帶回來之前也沒什么差別啊,我還養著它干什么?
于是,在這之后,一人一狗進山回來。等獵戶在院子里把收獲擺好之后,那狗走上前來,想趕開獵戶,自己先飽餐一頓。哪知道這回,獵戶卻不慣著它了,反而被獵戶趕到了一邊。
站在遠處的狗看著獵戶像最開始那樣排排坐分果果,頓時惱怒了起來。趁著獵戶一個不注意,抽冷子一口狠狠地咬向了獵戶。
等到周圍的鄰居聽到獵戶的慘叫聲趕了過來,那狗還死死地咬住獵戶不放,獵戶的腦殼、脖子、手腳,全部是傷口,血糊糊的,慘不忍睹。
看到這種情形,大家怒不可遏,隨手抄起附近的木棒,準備將這只狗打死。那狗見勢不妙,趁著人群混亂之際,夾著尾巴落荒而逃。
最后,那獵戶還因為傷勢過重不治身亡。
想來也是郁悶啊,這位獵戶平日里待那只狗如親人一般,沒想到最后竟然命喪于它的口中。
或者,如果不是村子里的人一遍又一遍的說狗怎么怎么樣,獵戶心里也可能不會猛地去改變平分獵物的方式,被狗偷襲的事情或許也不可能發生,一人一狗繼續平靜地相處著。
但是,話說回來,因為有狗的幫忙,這獵戶不思提高自己狩獵的技能,依賴著狗的本事淪落為挑夫的角色,然后被狗騎在自己的頭上,這也太那個了吧!
奴欺主的故事,在國人的歷史中又不是沒有過。曾經的我們坦蕩助人,后來卻被反咬一口的教訓實在太多了。某些事情,如果我們忘記了的話,最后的結局,可能還不如這個山越的獵戶。
所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讓我們時刻謹記——“別回頭,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間煙火,有國泰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