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段時間,在老家守著祖墳的族人給庾蘊遞來一個消息:他們家祖墳的墓碑上居然生出了金子!
兩樁事情一連起來,庾蘊的心里更加沒底了。按照郭璞的說法,這兩件事情出來之后,庾將要遇上大麻煩了。不管是在公署,還是在家里,庾蘊的心無時不刻像吊桶打水一般,沒有個可以靠的地方,頭發更是一把一把的掉。
到了太和六年,建鄴那邊傳來消息,桓溫帶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廢除司馬奕的帝位。然后親率百官至會稽王邸,迎司馬昱入朝,是為晉簡文帝,改元咸安。
擅行廢立之事后,桓溫的心口也很緊。司馬奕可是明穆皇后的親孫子,身上有著庾氏家的血。而司馬昱是司馬奕的叔祖父,現在,雖說有自己助力,讓叔祖父搶了自己侄孫的位子,可庾家特別是庾冰的六個兒子都是朝中顯貴,他們能吞的下這口氣?
有了這層考校之后,桓溫晚上哪里睡得著呢。咸安元年,桓溫逼新蔡王司馬晃自首,稱與司馬曦、司馬綜、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散騎常侍庾柔等人謀反,最終,司馬曦、司馬晃被廢為庶人,殷涓、庾倩、庾柔等人都被族誅。消息傳出,朝野嘩然。
咸安二年,除了庾友和桓溫的三弟桓豁是兒女親家,眼看庾友全家禍事臨門,桓豁的女兒赤著腳跑去見桓溫,號啕大哭,為庾友求情,讓桓溫最終赦免了庾友一家外。其余的六兄弟全部倒在了桓溫的刀下。
這一切都像郭璞當初給庾冰筮的那樣,在白龍出現和墓碑生金后一一發生。而這個時候,郭璞已離世四十多年。
于是,在這之后,“見白犬必有災咎”的說法愈演愈烈。但若是考究起來,這事興許還可以追溯到郭璞為庾冰卜筮之前。
《周禮·春官宗伯下》中曾提到過:“王之喪車五乘,木車,蒲蔽,犬?,尾櫜,疏飾。”然后,《儀禮·既夕禮》也說:“主人乘惡車,白狗幦。”又云:“貳車白狗攝服,其他皆如乘車。”
換句話說,古代辦喪事的時候,人們會用白色的狗皮來裝飾喪車,以此祈求福氣和消除不祥。也因為這樣,人們把看到白狗也當成了晦氣。
《漢書》里就曾有過這么一段故事。說是到劉賀在昌邑國當諸侯王的時候,曾經看到一只戴著帽子的白狗在他的王宮里出沒。而且,很奇怪的是,白狗頭上的帽子,前面有裝飾,后面沒有。
劉賀覺得這事很奇怪,于是,就問郎中令龔遂,“郎中令,寡人在宮廷里看見一只戴著帽子的狗,但那頂帽子后面沒有冕旒,是怎么回事呢?
龔遂聽到劉賀這么一說,頓時跪子地上痛哭流涕,“大王,您得注意點啊,這是服妖,意思是犬禍,是上天在警告您啊。”
元平元年四月,劉賀被霍光擁立登上皇帝寶座之后,沒有宮廷政治經驗的劉賀密謀除掉霍光,結果陰謀敗露,反被霍光以行為“淫亂”、危及社稷為由而廢黜,十二旒的冕冠僅在頭上戴了二十七天。
隨即,上官太后詔令劉賀回到昌邑國故地,后昌邑群臣悉滅,昌邑王國被廢除,降為山陽郡。元康三年,漢宣帝詔封劉賀為海昏侯。神爵三年,劉賀去世,海昏侯國因此被除。
從王到天子,再被廢棄為候,等到身死之后,連侯國也終結了,劉賀看到的這只白狗,威力也是太震懾人了。
而在后來,“見白犬必有災咎”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比方說《宋書·五行志》提到的“魏侍中應璩在直廬,欻見一白狗,問眾人,無見者,踰年卒。近犬禍也”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