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元元年十月,李元昊在興州建國稱帝,國號大夏,文武百官,一應俱備。消息傳到汴京,宋境上上下下一片嘩然。
原本捏著鼻子默認李氏武裝在西域自由飛翔的趙氏皇族,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一下子也傻了眼。完全沒有想過李元昊會如此不給臉面,掀了桌子不說,還把桌子下的東西都給擺到了臺面上。
坐在宮城里的趙禎聽著外面一浪高過一浪要求懲治李氏的呼聲,心里也是煩得很。太宗皇帝以來,我們趙家待你李家一直不薄,只要你李氏承認自己是趙家的藩屬,為趙家戍邊,就是大大的忠臣。
現在,你李元昊弄這么一曲,把我趙禎往哪里擺呢?要是我不發表下意見做點什么,還有王法嗎?
在隨即的大朝會上,趙禎立馬就這事向朝中大臣征求意見。義憤填膺的文武百官從圣德開始說起,有理有據地爭論了好多天之后,終于形成了一致意見:這李元昊狼子野心,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打擊一下真不知道鍋兒是鐵打的。
于是,按照百官的建議,趙禎先是下詔削奪李氏的賜姓和官爵,然后宣布關閉榷場停止與李氏武裝的互市,雙方的關系正式宣告破裂。
汴梁城出臺的這些措施,給李元昊帶來了莫大的壓力。先是名義上,過來自己終究還是臣屬,雖然積累了這么多年,但猛地站出來和往日的主人撕拼,說一點壓力也沒有那也是在講逛逛。
不過,對趙禎的“削奪賜姓官爵”,李元昊根本就不在意,全當趙宋在放屁。自己的地盤上,都知道自己原本就不姓李,現在恢復嵬名氏也不過是舉族返宗而已。至于趙家給的官爵,老子現在也是皇帝,能看得上嗎?
但是,趙家關閉榷場停止互市,這可刺中了李元昊的軟肋。這么多年來,榷場里交易的鹽、茶、酒、銅、錫、鉛、礬、乳香一下子斷了來路和去路,就有些讓人抓瞎了。
別的不說,單單那茶磚,可是幫助消化肚子的好東西。自己手下的兵士和牧民,也靠著趙宋來的茶磚維持著戰力和體力。至于絲綢美酒,更是秩序等級的象征,沒這些東西給自己的底下人賞賜,豈不是亂了綱常?
思來想去之后,李元昊心里一橫,你趙禎天天坐在宮里,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饑。榷場不開了不說,還到處修軍寨抓走私,這不是把我往死里逼嗎?
你都不讓我活了,那我就干脆玩把大的。于是,李元昊就點起十萬精兵,浩浩蕩蕩地向南邊開去。
收到消息的趙禎先是一驚,然后也不甘示弱。隨即點起將領組織人馬向西直奔李元昊而去。在宋夏邊境,雙方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交手:三川口之戰。
對李元昊來說,這一戰,我一個光腳板的難道還怕你穿皮鞋的?有了這樣的底氣,生怕打壞自家盆盆罐罐的趙氏,自然也放不開手腳。
戰事結束后,坐在宮里的趙禎對著自己面前的地圖憂心忡忡。這些年來,我們趙家對他們還是太好了,竟然被他們坐這么大了。北遼我打不過也就算了,但你這個李元昊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啊,也騎到我頭上拉屎來了!
到了康定年間,趙禎終于下了決心,得想辦法把李家干掉才行。于是,在經過一番殫精竭慮之后,趙禎任夏竦為陜西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經略宋夏事務。
但老趙家又有個不好的習慣。不知道是不是趙家子孫特崇拜趙老大的武力值,然后又恨自己不能像趙老大那樣提馬沙場,所以,在對外的攻略中,老趙家的很喜歡排兵布陣,遙控指揮、監察前線將士排兵布陣、行軍作戰。
而且,不管外頭的形式是多么千變萬化,要是帶兵的將領沒按老趙家的戰略去打的話,打贏了也會擔上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
好在等到帝位傳到趙禎手上的時候,環境稍微寬松了些。所以,在趙禎給夏竦、韓琦、范仲淹等人交代西夏事務探討攻略方案的時候,這幾位大佬也敢于指出官家思慮不周的地方。
甚至,為了糾正官家不合時宜的地方,幾位頂級大臣還拿出了誰聲音大誰有理的方式,震得殿里的宮娥和侍衛們連連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