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以往自己聽聞的那些有關白狗的故事,再回想著母親說自己命里有一劫難的事。越往東走,王彪之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越來越通透。
連續往東邊走上十多天以后,差不多快走到會稽郡了。王彪之發現,那只白狗消失不見了。又等上了兩三天,那狗依然沒有出現。
這時,王彪之心里的那塊石頭,也才落下地來,再沒有像前幾天那樣急著趕路了。
看著王彪之急匆匆趕路到慢悠悠地停下來,老仆也覺得有些奇怪,這一路急行千里,把自己和王彪之都折騰的夠嗆。
不過,對老仆的疑問,王彪之只是笑了笑,沒有接過老仆的話。反而岔開了話題,說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
進了會稽郡郡城以后,王彪之回想著母親說過的要在外面躲避三年才能消弭劫難的話,就讓老仆在會稽郡里尋了一處院子住了下來,安安心心的游學。
本身就出身名門望族,雖說在會稽郡不似自己在老家那般,但對王彪之這樣的世家子弟來說,游學和交朋結友自然也是信手拈來的事。何況,在少年的時候,門閥子弟們便聽聞過王白須的風采。
君子六藝,在會稽郡住下了這段時間里,王彪之更是將一眾和自己差不多年歲的士子們遠遠的甩在了身后。
直到老家讓人送過信來,王彪之才發現,自己帶著老仆不知不覺的在會稽郡就整整呆上了三年。
回想起母親說過的,藏匿三年之后就能消弭災禍的話。王彪之迫不及待的帶上老仆離開會稽郡往老家趕。
到家里的當天,稍微梳理了一下之后,還不等天色黑下來,王彪之便早早的來到的書齋,期盼著能再次見到母親。
到了和當初離家的頭天晚上差不多的時候,獨自坐在書齋里的王彪之,又聽見院子里竹林邊傳來母親的聲音。
等王彪之走到竹林邊,見到母親之后,母親笑呵呵地看著他,“叔虎,娘很高興你能聽娘的話。今天,我特地來祝賀你。以后,我的兒會平平安安的活到八十歲,做到三公九卿的大官。”
和三年前見到母親時一樣,在和王彪之說完這番話之后,母親的身影又緩緩消失了。不過,在這之后,母親再也沒有出現在王彪之的生活里。
但是,也在這之后,王彪之身上發生的事情,除了王彪之只活到七十三歲就離世了之外,三公九卿的的職位,和母親說的一模一樣。
因為自己故去的母親說看到白犬以后得馬上東遁千里藏匿三年方能避禍,用后世的眼光去看的話,也是一個相當奇葩的事情,很讓人懷疑這事的想象力。但是呢,這事兒又偏偏是赫赫有名的的大臣說的。
不過,話說回來,掉頭再去看那段時間發生的事,王彪之的經歷可是十分的豐富。而且,那個時候,皇室、門閥、新舊權貴的斗爭是相當的多彩,常常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王彪之和朋友們聊天時說的母親告訴自己要東遁千里避禍三年,或許應該是皇室和門閥之間的權力博弈,避禍的托詞罷了。也不一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