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會,婚姻之事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決定,而后世所謂戀愛之說,對于古人而言,實難想象。而且,除了講究門當戶對之外,還有養兒結貧親養女攀高門的說法。一門親事弄下來,和隔山買羊差不多,鞋子是不是合腳,都只能等進了洞房再說。
京城那位讀書人的妻子便是如此,秀才在婚后方才發覺妻子性情狹隘,脾氣暴躁。相比之下,盧氏與房大人之間的互動,簡直可視為小兒科。
可是,妻子除了對自己的男人看得緊,恨不得時時刻刻摁在手板心里,或者是用根繩子把男人拴著,惱怒的時候對男人非打即罵之外,伺候公婆、管教子女,那是做得相當的到位。
因此,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的社會里,“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五天不錘臉上發霉”,全部印在了讀書人的身上。說句難聽的話,日子是過得生不如死。
但是,讀書人又對自己的妻子沒有辦法。哪怕是晚上就寢的時候,妻子把自己的腳用繩子捆著,自己稍微有點動靜,妻子就會用力拉扯繩子大聲叫喚。
所以,盡管有時候讀書人鼻青臉腫的和妻子出現在父母面前,被教訓的還是讀書人。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兒子能夠娶到如此嚴厲的妻子,將家中管理得有條不紊,這無疑是一件幸事。
為了安撫自己受傷的心靈,在和朋友們聚會的時候,讀書人常常是借酒慰藉自己。
一次,他在友人家中喝醉后,竟開始抱怨起自己的妻子來,希望朋友的夫人能將此事轉告給他的妻子。因為妻子與朋友的夫人是極好的閨蜜,向來又合得來。
然而,令讀書人意想不到的是,得知消息的妻子,竟拎著根木棒帶著幾位粗俗的仆婦沖進了朋友家里,當著朋友和閨蜜的面就要教訓自己,“你這個沒良心的,竟敢背著我編排我的不是。”
嚇得讀書人驚恐萬分,連連求饒,不斷請求妻子原諒。朋友和夫人也紛紛求情,但妻子并不買賬。讀書人只能連連叩頭,承諾再也不敢了。妻子才勉強答應了他。
不過,等他們踏出門口,妻子便讓仆婦用繩索套住讀書人,如牽牛一般將其帶回了家。
而且,這樣的日子還不是一回兩回。在讀書人的圈子里,每當談論起家庭瑣事的時候,讀書人常常淪為了大家的笑柄。
即使在父母離世后,他當上了一家之主,但類似的尷尬情況仍然頻繁發生,讓他感到十分苦惱。
一次偶爾的機會,喝醉了的讀書人無意中碰上了京城里一位有名的神婆。看著讀書人苦惱的樣子,神婆便主動上前詢問。得知他的遭遇后,神婆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幾天后的一個夜晚,讀書人佯裝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中。等妻子迷迷糊糊睡著以后,他突然從床上爬起來,大聲嚷嚷道:“我要去茅房!”
隨后,他光明正大地走出了臥室,走進了茅房。在茅房里,他迅速解開身上的繩子,將其系在了事先藏好的一只羊身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翻過墻頭,一路狂奔到神婆家躲藏起來。
聽到讀書人說是出門上廁所,迷迷糊糊的妻子并沒有太在意。畢竟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她知道丈夫很快就會回來。
可是,隨著時間的過去,被驚醒了的妻子發現男人遲遲沒有回來,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心想:“上個茅房怎么這么久,這時候還沒回來?”她一邊抱怨著,一邊伸手摸索著自己這頭的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