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九哥渡過河后,北邊的金人卻時不時地揮響幾聲馬鞭,清脆而響亮的鞭聲猶如驚雷一般劃破長空,驚得南邊的人們花容失色、膽戰心驚。
在如此令人惶恐不安的氛圍之下,就連林道士先前辛苦打拼下來的大好局勢,最終也難以抵擋“忍一忍下輩子就好了”這等消極言論的侵蝕。
上至那些位高權重的高官大員,下到普通平凡的平民百姓,皆是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渾渾噩噩地度日,對于釋家所宣揚的因果更是深信不疑。
不過,那個時候所說的輪回,在不同人的嘴里,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江東的顧霈,某次與好友們相聚閑聊之時,便講述了一則自己曾經親身經歷并親眼目睹的奇異之事。
對于顧霈所述的這個故事,聽的人十之八九都選擇了相信。雖說顧霈不是官身,但他在官場上和江湖上的朋友,還是蠻多的。
再說顧霈性格豪爽,家里底蘊也不低,又肯幫忙,和宋三郎有的一拼。別人提起他的時候,都會豎一豎大拇指。
顧霈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一回被朋友強拉著一同前去送別客人。一同送行的人中,有一個和尚。
說到這里的時候,顧霈停了一下。“這和尚啊,已然坐化了。名諱就不提了,想必諸位也有耳聞,若是真把名字給道出,多少還是有些不妥。”
再說,其實和這和尚打過交道的,應該都有印象。說是出家人吧,平日里他又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又還能吟上幾句歪詩,比較知趣,不像寺里的那些僧人那么古板。所以大家有什么活動的時候也喜歡叫上他。
大家都送過人。那氣氛不要講了,凄凄切切的,執手相看淚眼。臨別之前一碗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那天呢,場面很熱鬧,因為喝了酒,更是鬧了好一會兒。然后,就跟著主人家簇擁著客人上了碼頭,準備登船。
哪知道這時候,主人又攔下了客人,說是還有個活動沒搞,還有一份厚禮要送。聽得大家伙兒皆是一頭霧水,茫然不知所以然。但是又拗不過主人,無奈之下,只得跟隨主人再度折了回去。
等回到了升平亭。大伙兒才明白是個什么事來。
原來,主人事先讓仆役們牽了一只羊過來,早就準備在這里搞一場燒烤。
主人這般安排,一來是想要傾盡地主之誼,與賓客們共享歡樂;二來也是期望通過這場熱絡的聚會,將氛圍營造得歡快而熱烈,讓所有人都能沉醉其中,忘卻那離別的哀傷,真正做到“不負人生一場醉”。
待主人將這個想法娓娓道來后,頓時引得在場眾人齊聲喝彩。
隨后,大家紛紛在升平亭內尋覓一處舒適的位置落座,同時指揮著仆役們著手宰殺那只即將成為美味佳肴的羊。
雖說自古以來有“君子遠庖廚”之說,但在這場別開生面的燒烤活動中,如果只是袖手旁觀,不親自參與其中,那整個氣氛必然會大打折扣。
畢竟,只有親自動手,才能真正體會到那種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滿足感。
于是乎,除了負責宰殺綿羊的仆役外,那些原本承擔著燒火、切菜等工作的仆役們,也都被熱情高漲的人們趕到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