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在國人的日常生活里,涉及到因果關系的事情,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極其靈驗的。無論是哪一朝哪一代,或者是哪個層次的人,都或多或少聽聞過和因果有關的故事。
這些故事,不光是講故事的人,連同聽故事的人,對這些東西,都是深信不疑。
話說李唐的時候,就曾有這么一件事情,先是在官場里流傳,然后傳到的民間。
說是有個姓李的官員,在京城呆久了之后,靜中思動,上下活動忙活了好一陣子,最終成功地爭取到了一個外放的機會,被派遣到了地處蜀中的火井縣去出任縣令一職。
要知道,這個火井縣在當時,名氣也是相當響亮的呢,就連那位曾與李淳風共同合作編著了赫赫有名的《推背圖》的袁天罡大師,早年也在此地當過縣令哩。
從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到偏遠寧靜的火井縣,看起來距離似乎并不算太過遙遠,但實際上,路途并不好走。那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可不是隨口胡謅出來的。
這李大人,從京城出發后,一路風塵仆仆、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來到了臨邛郡地界。等到他準備在郡城的官驛停歇的時候,他突然間想起了自己的一位老友。兩人是多年的故交,科考時還是同年。
不過,在高中之后。面對外放還是在京城里候著,自己的這位老友居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外放,不像自己,一直在京城里候著,兜兜轉轉。
但老友的仕途,卻也是是崎嶇坎坷、波折不斷。當年主政一方的時候,真可謂是盡心盡力為天子牧民,其卓越的政績令人贊嘆不已。那時的他,意氣風發,深受百姓愛戴和朝廷器重。
可惜啊!命運似乎總愛與人開玩笑。正當老友即將迎來升遷的大好時機之際,一場驚心動魄的黨派紛爭卻如狂風驟雨般席卷而來。
而不幸的是,老友被卷入其中,無法脫身。最終,這場紛爭以一方的勝利而告終,而勝利的那一方對老友絲毫沒有憐憫之心,冷酷無情地將他從高位拉下馬來。
原本大家都認為此事至此應該畫上句號了,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獲勝的那一方顯不僅殘忍地剝奪了老友頭頂的花翎帽子,更是變本加厲地讓他做起了卑微的押司錄事工作。
現如今,老友身處臨邛郡下屬的一個小小的縣城之中,而這個地方距離自己將要前往的火井縣也并不算遙遠。
雖說現在自己是即將上任的縣令,老友屈就為錄事,位置不同。但二人私底下一直交情深厚。
過去,自己在京城混上混下,好多東西都是得益于這位老友。老友常常會將自己在地方任職期間的種種見聞,通過一封封飽含真情實意的書信,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以及成敗得失。
每每念及此處,李大人心中便涌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感動之情。因此,想到這之后,他就沒再郡城停歇,而是馬不停蹄地直奔老友所在的那個小縣城而去。
待到進入縣城之后,李大人更是毫不猶豫地舍棄了舒適便捷的官驛,直接拐彎走進了老友的家門。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當李大人不聲不響地踏入房門時,押司心中頓時涌起一股復雜的情感,既驚訝于他的突然到訪,又因見到老友而滿心歡喜。
然而,當押司引領著李大人走進自家書房后,內心深處卻不禁泛起了一絲忐忑。
畢竟,人總是會隨著時間和境遇的改變而發生變化。想當年,他們兄弟倆情同手足、親密無間,但如今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刀筆吏,身份地位已然不同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