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真是湊巧得很!這位塑像匠人來到婺源之前,婺源城的人正在整修著城里的五侯廟。廟宇內大部分的修繕工作已然接近尾聲,唯獨廟門前駿馬塑像還沒有著落。
這位塑像匠人的本領在婺源城內充分展現之后,那些牽頭負責整修五侯廟的人,在百姓的慫恿和攛掇之下,又額外籌集了一些銀錢,然后滿懷誠意地前去邀請這位匠人出山。
正所謂“同行是冤家”,這位外地的塑像匠人,搶了婺源本地師傅們的不少生意。在前往邀請他的人群當中,自然而然地混入了同行。
“他的本事確實是好啊!但要說塑馬嘛,恐怕還是欠缺那么一點兒火候呢。像一些小物件兒啥的,對他來說自然是不在話下啦。”
“可不是嘛!這馬可是要矗立在咱們五侯廟門口的呀,那可是代表咱婺源形象的地方。要是隨隨便便弄,豈不是要丟盡咱們婺源人的臉面喲!”
“對對對,我看吶,汪大郎家里頭的那匹馬就相當不錯。假如這位師傅能夠照著那個模樣塑造出一匹來,那才叫真正的厲害呢!”
一時間,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議論紛紛起來。
聽著這些嘈雜的聲音,塑像匠人心中暗自思忖著。來到這婺源城后,自己的攤子是鋪開了,但是這些日子以來,可沒少受到本地那些同行們暗地里使的絆子。
盡管自己對于塑像的技藝確實要比這里的同行們更為精湛高超,然而若是貿然將這個活兒給應承下來,萬一稍有差池,恐怕不僅堵不住他們的嘴巴,反而會給自己招來更多的麻煩和是非。
正當這位塑像匠人心思百轉千回之際,人群之中忽然又有人陰陽怪氣地開口:“瞧瞧,想必這位師傅心里頭有點兒發虛咯!這么老半天過去了,連個屁都不放一聲,估摸著是害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壞了名聲吧......”
可巧,這時,汪家的童仆也牽著馬從街那頭過來了。
“快看吶,這就是汪家的那匹馬!之前那個塑像師傅不是沒見過嘛,就算現在讓他見著了,恐怕也照樣塑不出來呢!”
循著人聲望去,看見汪家小童和馬,這位塑像匠人心一下就動了,這可是自己立威的好東西。
于是,他毫不猶豫地當場應承了下來,表示愿意接下這份塑像的工作。不過,為了確保能夠將這匹馬塑造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備,他故意稍稍延長了完成塑像的時間。
眼看著塑像匠人信心滿滿地應承下了這樁活兒,原本圍觀看熱鬧的人群也漸漸失去了興趣,開始各自散去。
至于婺源的那些同行們,心里則盼著到了那天去砸砸他的招牌。
人群散盡之后,塑像匠人迅速收拾好了自己的攤子。在和街坊們打聽一番汪家馬的事情后,心里有了定計。
第二天,塑像匠人弄了一些果脯,與汪家的小童來了一場偶遇。
搭訕的話頭,自然也說到了小童仆的心肝上。什么馬養的好啊,有這番本事,哪里都去的啊之類的,一連串恰到好處的奉承話,說的小童仆是心花怒放。
連外地的巧匠都恭維自己的馬養得好。從來沒離開過婺源城的小童仆,哪里是這位塑像匠人的對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