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縣的南邊,有個叫上湖村的村子。村子中有口池塘,則宛如一面晶瑩剔透的鏡子,倒映著周圍的青山綠水和藍天白云。
因為靠著官路,池塘的水又干凈,還冬暖夏涼。平日里,村里人洗衣服什么的都是在這口池塘里。過路的行人,在村里歇腳的時候,也大多選擇這里。
某次,縣城里有個書生邀約了幾個同伴去看戲。路過上湖村走到岑村時,有些餓了,便在岑村尋了戶人家,弄了些吃食。
因為見他們是讀書人,岑村的這戶人家還特意弄了些自家釀造的黃酒上來。幾個人舉杯以后,不知不覺間竟然多喝上了幾杯。
等到吃完飯,再看看日頭。如果繼續往演戲那地方去的話,趕是趕得上,但要是回程,恐怕就只有點著燈打火把走夜路了。
幾個人盤算了一下,反正是興起而來興盡而歸吧。辭別熱情好客的岑村人之后,就騎著馬往回走。
當時天氣又熱,大太陽的,曬著曬著酒勁就開始上來了。等走到上湖村,遠遠地看見那口池塘時,書生雙腿一夾,騎著馬奔到了池塘邊。
馬才剎住腳,書生就急匆匆地從馬背上跳了下來。把鞋子順手一脫,赤著腳飛奔進了水里。
跟上來的書僮,趕緊把馬拴在了池塘邊的石頭上。瞧著書生下了水,書僮也脫下了鞋,走進水里,消消暑。
至于那幾位同伴,同樣也是熱的不行。不過,他們倒沒有書生那么心急。緩緩走到池塘邊后,文縐縐的脫了鞋,下水納涼。
還不時用腳翹起幾個水花,“滄浪之水清兮……”
一時間,在這池塘邊,勝似辦了一場文會。不過,因為喝得有些高了,站在水里,吟了幾句詩詞以后,書生靠著池塘邊的一塊大石頭沉沉睡了過去。
就在書生進入夢鄉沒多久之后,拴著馬匹的那塊石頭不知為何開始微微松動起來。
原本安靜地站著的馬,揚起頭顱,發現身上的束縛不見了。于是,就抬起蹄子悠然地朝著遠處走去,似乎是要尋覓些食物來填飽肚子。
蹲坐在岸邊打著瞌睡的書僮被馬蹄聲驚醒后,睡眼惺忪地瞧見馬已經漸行漸遠。心中一驚,連忙站起身來,邁開腳步奮力追趕上去。
然而,無奈他年紀尚小,腳力有限,與那疾馳而去的駿馬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眼看著馬兒越跑越遠,書僮心急如焚,一邊拼命追趕,一邊不時回過頭來呼喊其他人一同幫忙攔截。
這個時候太陽正頂頭,書生睡得死死的。想著這是在村子里,不會有什么大礙,見到書僮一臉焦急、手忙腳亂的模樣,幾個同伴也就起了身幫著去追馬。
這一追,一直追到太陽慢慢往西邊走,馬沒追回來,追馬的人也沒回來。
等到書生悠悠轉醒過來。伸了個大大的懶腰,揉了揉朦朧的雙眼,向四周環顧一圈后,驚訝地發現周圍竟然空蕩蕩的,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咦,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正當書生陷入沉思之際。沒過多久,一陣輕盈的腳步聲傳來,只見一名女子身姿婀娜地徐徐走來。她看上去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面容姣好,透著一股清新脫俗之氣。
走到近前,女子對著書生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輕聲說道:“見過相公,此時天色已然漸晚,此地素來不甚干凈,不知相公可有應對之策?”
聽聞此言,書生不由得面露驚愕之色。要知道這里可是村子之中,盡管池塘邊住戶稀少,但為何會傳出此處不干凈的說法呢?
心中疑惑不解的書生連忙開口問道:“敢問姑娘芳名?又是從何處得知這些傳聞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