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往年間,下邳周家有個叫周式的年輕人,很是好學,經常獨自趕著家里備給自己的牛車到處轉,也還有點收獲。
因此,對周式的行為,家里倒也不太反對。畢竟,和那些浪蕩子比起來,周式的做法讓父輩們不用太過操心。
某年,周式給家里人說,自己要去東海郡拜會某位博士。周式嘴里的這位博士,周父周母也知道,還有點沾親帶故。于是,便準備了很多東西讓周式帶上。
可是,當周式獨自趕著牛車剛走出下邳,走到一個岔路口的時候,前面有個背著捆書卷的小吏老遠就朝著他招手。
等到周式把牛車靠邊停下來之后,那小吏朝他拱了拱手,“郎君,你這是去哪兒啊?”
看著對方穿著官服,似乎又在趕路,周式也挺實在,老老實實的回道,“大人,我是去東海拜會某某博士,不知大人有何見教?”
聽到周式說是要去東海郡,小吏的臉色立馬露出了笑容。“呵呵,也真是巧哦,我也是要往東海郡那邊走。剛好和你順路呢!”
“你看,能不能和你打個商量。你車上還比較空,我又趕了很久的路,實在是走不起了,不知道,你能不能捎上我一程呢?”
“這……”,聽到小吏要自己捎上他一段,周式猶豫了一下,但很快還是爽快地答應了。
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雖然眼前這個央求自己搭搭順風車的只是個小吏,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保證他沒有起水的一天呢?
百里奚只是個奴隸,后來還不是混得風生水起!再說了,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倘若貿然拒絕,日后他借著官府的皮子,給自己或者是家里弄雙小鞋子穿穿,也實在是費神。
與人方便,與己也方便。一個人趕路也是趕,兩個人趕路也是趕。捎上他,路上也還有個說話的伴。
想到這里之后,周式干脆跳下了車。“大人,你那書卷重不,要不要我幫你搬上車。”
見周式答應了自己的請求,小吏很是高興。不過,對周式要幫自己卸下書卷再搬上車的好意,小吏倒是拒絕了。
對小吏拒絕自己的幫忙,周式也不以為意。畢竟,那是官府的東西。
不過,等到兩人都上了牛車之后,周式就有些疑惑了。按理說,有求于人,然后別人又愿意幫你,起碼有句感謝的話吧?
可這小吏坐下之后,就把書卷放在了自己的腿上死死地捂住,像尊泥塑似的閉口不言。
哪怕是周式主動三番五次的挑起“大人,你這是去何處公干”的話題,那小吏也是充耳不聞,沒有絲毫的反應,顯得格外無禮。
換做一般人,遇上這種情況,恐怕早也已按捺不住了。問第一次,你還可以用分神了沒聽見推掉,可不可能三番五次問都聽見啊!
脾氣暴躁的,說不定還會直接以不懂禮數然后把人給趕下車。
但周式卻沒有這樣想。看著抱著書卷的小吏愣愣地盯著腳尖,心道或許他是真的走累了,沒反應就沒反應吧。就當是自己在一個人趕路算了。
就這樣,路上,周式和小吏都沉默著,悶悶地趕路。
一直緩緩的走上十多里之后,牛車又來到了一個岔路口。這時,那小吏突然抬起了頭,“郎君,還請把車往路邊靠一靠,稍稍等上一會兒,我去去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