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釋家的故事里,種什么因結什么果的說法比比皆是。
而且,在釋家的講述里,忍一忍待看來世,更是消融了信眾“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念頭。
所以,在經書馱到白馬寺之后,能夠把寺作為釋家講學的專屬之地。自然也是待在上層層面的人敏銳地悟到了這些經文里的韻味。
這種情況下,能夠“南朝四百八十寺”,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畢竟,這些人與張氏兄弟相比,除了喜歡斂財之外,不會動不動就“不服就干”。要是能把信眾供奉的錢財給皇家分上大頭,基本上就是免死金牌在手。
在某種程度上,國人的佛道之爭,以道家落敗,背后不可能沒有上位者的推手。
當然,若是皇家都窮的揭不開鍋了,這些喜歡斂財的,還不肯主動孝敬一二的話,“滅佛”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只要是不犯眾怒,上位者也樂得釋家到處宣揚因果輪回,巴不得底下的百姓能忍上一忍,莫調皮,莫鬧事。
話說往年間,在南邊,有座水南寺。這寺,不知道是哪一年開始修建的,盡管有點歷史,但香火卻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后來,寺里冒出了個叫月印的和尚,才得以改觀。
說起來,這月印和尚的履歷,也是豐富的很。自幼在水南寺出家,從挑水劈柴做起,受戒之后,就慢慢顯示出了能耐,被寺里派遣到名山大川研學。
兜兜轉轉地學了好些年之后,那些古剎名寺給他頒發的結業證書是一把一把的,時不時地還代表自己的導師出席各種講座坐鎮,很受歡迎。
等到月印和尚回到水南寺之后,他并沒有因為自己是“海歸”而驕傲自滿。依舊保持著一個平常心,又重頭從挑水劈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修行。
快知天命的的時候,寺里的住持坐化了。月印和尚則不負眾望,被推為水南寺新的住持。
然而,接下這副擔子之后,沒干上幾年。某天,月印和尚卻突然把寺里的僧眾們都召集起來,宣布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老子不干這活了,你們誰愿意干誰干!
月印和尚的話一出來,寺里的眾人都是愣了。這好好的,咋就突然說不干了?
大伙兒把目光投向月印和尚的幾個嫡傳弟子,可他們的臉上也是一臉茫然。看樣子,月印和尚說這話之前,也沒有給他們吹過風。
還不等僧眾們發聲挽留,月印和尚一轉身就走了,留下眾人在原地面面相覷。
這個咋辦呢?
看到月印和尚轉背走了之后,幾個操持事務的副職遣散了眾人,留下了月印和尚的幾個嫡傳弟子,問問是什么情況。